1 / 3
文档名称:

太极拳练习拳架的基本要领.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太极拳练习拳架的基本要领.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3/1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太极拳练习拳架的基本要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太极拳练****拳架的基本要领(一)虚领顶劲,尾闾中正:虚领顶劲,是指头容要正直,也就是指头部要始终与夹脊成一条直线,不可以任意摇头扭臀,以利在虚静中能提起精神。《十三势歌》中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的说法,就是指此而言。即是说所谓“顶劲”,不是用力向上挺,而是通过神贯于顶,既使头容正直,又不使颈项僵硬,而有虚灵自然之意。尾闾就是整个脊柱下端的尾骨所在。按照生理自然,整个脊柱位于背部的正中。练太极拳要求“尾闾中正,就是指不要任意扭摆臀部,破坏生理自然。脊柱各节椎管中的脊髓,上连颅腔里的脑,通过神经纤维,把周围神经、脊髓和脑连接成为整体,保证人体最高司令部的大脑可以指挥全身各组织器官生理机能的调节平衡。所以练拳时通过“神贯于顶”的虚领顶劲和尾闾中正,使头部和脊柱始终保持一条直线,对于提高练拳功效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当然,不能把保持这样一条直线理解为身体只能始终直立,这是不符合练拳的要求的。在保证重心中定的条件下,可以有身体直立的直线,也可以有身体向前或向左右倾斜的直线,这才能符合在拳术中发挥劲力作用的原则。(二)涵胸拔背,气沉丹田:涵胸,一般指不要挺胸而言。太极拳要求虚静,涵胸而不挺胸,就是神态虚静的一种体现。拔背和涵胸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即不挺胸,背后两肩胛骨自然不会突出,保持背部平顺而微圆的自然状态。至于所以把这也叫做“动作”,则是说“涵胸拔背”也应该有起伏,而不应该是定型的。在起伏过程中,涵胸还有助于沉气,而拔背则又有“气贴背”的意思。这就同“气沉丹田”有密切的联系。丹田位于脐下一寸半,一般泛指小腹部。太极拳所讲的气,包括呼吸气和生理机能所固有的所谓元气或中气。所讲“气沉丹田”,就是指随着动作过程的缓慢柔和,舒展放松,呼吸气可以自然地由浅入深,与身法的涵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垂臀相结合,就可以导气于小腹部,也叫做“气沉丹田”。太极拳既要气沉丹田,使上身的重心下沉,又要“气宜鼓荡”,使“丹田真气”能随肢体动作的屈伸进退、开合虚实而运行周身,达到“气遍身躯不少滞”。太极拳动作过程的缓慢柔和,舒展放松,是在意念的指引和控制之下的,也就可以在意念的指引和控制之下,通过动作过程与自然的腹式呼吸(即呼气时小腹部稍瘪,吸气时小腹部稍鼓)相协调,进一步把自然的腹式呼吸改变成为“呼实吸虚”法,就是与自然呼吸法相反,即呼气时,气顺胸腹中心线下行,小腹稍鼓,气沉丹田;吸气时,结合提涌泉,提会阴使丹田气沿腰背中心线上行,小腹稍瘪,叫做气贴背,敛入脊骨。这样,肢体动作的屈、退、合就是吸,就是动作过程由实转虚;肢体动作的伸、进、开,就是呼,就是动作过程由虚转实。这就可以更好的把呼吸气与生理机能所固有的元气融为一体,可以通过“以心行气”,“气遍身躯不少滞”,进而“以气运身”,意随气行,《十三势行功心解》里说的“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就是指此而言。但是必须纯以意行,切忌憋气迸力,要坚持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冒进,以免发生偏差。一发觉有急躁冒进情绪时,须及时改正。(三)沉肩坠肘,松腰垂臀:沉和坠是一个意思。就是肩要下沉不上耸,肘也要下沉不上抬。松腰垂臀,指腰部不要凹陷,臀部不要外突,使腰椎与骶骨、尾骨保持正直。注意沉肩坠肘、松腰垂臀,既有助于神态虚静,也有助于重心下沉,有利于重心的中定。(四)分清虚实,重心中定:《太极拳经》里说:“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