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文档名称:

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讲座.ppt

格式:ppt   页数: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讲座.ppt

上传人:经管专家 2011/10/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讲座.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相关问题的发言

(2005—11—3于西安)
我是在地方做法制工作的,借今天的机会,按照会议要求将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体会及遇到的相关问题,作个抛砖引玉的发言,不当之处,请大家予以批评指正。计划谈三个问题:
一、行政相对人学习《行政许可法》问题
二、《条例〉对“两法”细化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条例”中的若干具体问题
一、行政相对人学习《行政许可法》问题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关于行政许可事项设定、实施、监督的法律规范,重点是规范行政许可设定与实施国家机关的行为的。行政相对人虽然也应当学习《行政许可法》,但学习的重点与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应有所区别。
(一)关于行政许可事项。谁可以设定,通过和形式设定,设定行政许可的权限,判断行政管理内容是否行政许可。
1、有权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国家机关---全国人大、省级人大、国务院、省级地方人民政府、法律授权的国家机关。
2、通过何种形式设定---法律、法规、省级人民政府规章、国务院的决定。
3、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律、法规、规章、决定,设定了那些与施工单位从事建筑活动有关的行政许可事项。包括安全生产许可。
4、学习的目的,对于合法的行政许可事项,施工单位应当自觉遵守,否则,将构成行政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对于不合法的所谓“行政许可事项”,可以举报、投诉、拒绝执行。如将备案作为行政许可管理。
(二)《行政许可法》为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规定了哪些义务。行政机关的义务,往往是相对人的权利。
1、实体上的义务,包括应为的义务和不应为的义务。如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应当予以许可,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不得予以许可。
2、程序上的义务,所谓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总和。如告知、送达、说明理由、听证等。
(三)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具体行政许可事项的条件
1、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有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法受委托的行政机关。目前,有些行政许可事项的实施主体不合法,如非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实施行政许可。
2、具体行政许可事项的法定条件。目前实施中的问题有:将许可条件变为独立的许可事项,搭便车,擅自增加许可条件,擅自提高许可条件的标准等。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自2004年2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实施了近两年了,各企业都进行了学习,对《条例〉的内容都比较熟悉了,因此,没有必要再逐条逐款的学习。《安全法》昨天进行了学习,因此《条例》是《建筑法》《安全法》的下位法,其立法特点、基本内容、主要规范,都是相同的,因此,也无必要重复介绍。只《条例》对“两法”细化的主要内容,以及在贯彻、落实《条例〉中的有关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二、安全条例对“两法”细化的地方:
(一)、《建筑法》在建筑全生产管理一章,主要规范的是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行为。《条例》不仅具体化了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的安全责任,而且也规定了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机械设备和配件、机械设备和施工机械出租、检测机构、施工单位、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具体义务和责任(第4条、第三章)。
(二)、为了便于区分各责任方的责任,增加了程序上的规定。如签字(17、27)
(三)、为了加强政府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事后监督),规定了有关单位备案、登记的义务(10、35)。适应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四)、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条例》设立了一些新的法律制度。
如:到期检测制度(18条);报废制度(34条);验收制度(35条);考核制度(36条);不得收费(42条);淘汰制度(45条);演练制度(48条);协同制度(41条);审查制度(42条);书面告知制度(32条)等。
(五)、对委托执法做出了规定,为行政机关委托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六)、《条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职工生活、居住条件做出了原则的规定。如第29条规定:
1、施工现场、生活区、作业区应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2、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性要求;
3、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当符合卫生标准;
4、不得在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5、临时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并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