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1年).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1年).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3/15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1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蒃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1年)罿新能源产业是与开发利用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氢能、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相关的各类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总和,具有储量大、可再生性强、清洁环保等特点,是我市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为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新能源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我市开发利用新能源起步较早,现已初具规模,尤其是太阳能产业发展较快,基础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批以力诺集团、桑乐公司、华艺集团为龙头的骨干企业,开发了一批以高温金属镀膜管、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晶硅原料提纯等为主的国际先进新技术。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已形成较大规模,风电装备、生物质能、地热能开发利用逐步加快。2008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近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有3家,5亿—10亿元的有2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和市级技术中心各3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个;太阳能热水器年产能突破580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尽管我市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对于国际和国内其他城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快速进步,我市仍存在一些差距。一是整体水平不高,产业发展不平衡;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产品技术层次偏低;三是标准体系不完善,市场发展不规范;四是管理体制和扶持政策不够完善,难以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围绕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新能源产业“3213工程”,突出太阳能、风电装备、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氢能等5大产业,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推动节能减排,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作出重要贡献。(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用成熟适用技术,扩大新能源应用范围,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资源和技术比较优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规模优势。。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成熟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开拓市场,又要重视研发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筹划长远发展战略,为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制定和落实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依托新能源产业比较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推动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三)规划目标。 。2009—2011年累计投入160亿元,大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到2011年,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到2011年,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30万吨标准煤;新能源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到2011年,全市新能源企业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产品开发数目达到260个以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研发经费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生产及研发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11年,建设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100个,城市光伏景观照明示范项目20个,太阳能利用示范村100个,沼气开发利用及秸秆气化示范村30个。创建汽车用氢电池发展与秸秆发电等具有可推广和带动力强的示范样板项目10个。。太阳能和地热能在建筑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沼气在农村得到大面积推广,生物质能发电形成一定规模,机械、电子、新材料等与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相关行业得到明显拉动。到2011年,太阳能在城市建筑普及应用率达到50%—60%。三、发展重点围绕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推进和实施新能源产业“3213”工程。即: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