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五讲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与评估
本章概要:
第一节自然保护区能力的构成与评估
第二节中国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现状
第三节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中国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的对策
第五节自然保护区评估与监督
据世界自然保护区委员会(WCPA)的定义,自然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是提高个人、机构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管理自然保护区的能力的一个过程,包括:
1)提高个人发现并消除威胁和把握机会的知识和技能;
2)支持拥有充分资源机构执行保护区管理计划和实施管理战略;
3)发展和完善法律和政策,促使社会认同自然保护区产生的效益及提供的服务价值。
第一节自然保护区能力的构成与评估
个人层次:
运用基本的生态保护原则和过程来监测变化和管理保护行动;
通过解释、教育、信息服务把听众和保护区重要性联系起来;
同相关的团体和持股者建立关系;
管理和维护基础设施技术;
在紧急情况下关心自己和他人;
编写办公室或项目管理报告,并负责相关的财务管理;
确保工作人员之间有很好的交流,从而维持很好的工作关系(Smith,2003)。
机构、社会层次:
有能力总结和说明政策、法律、战略和程序;
执行政策、法律、战略和计划的能力;
协调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能力;
调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监测、评价、报导和学习的能力。
第二节中国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现状
一、社会能力建设
二、机构能力建设
三、人员能力建设
一、社会能力
基本含义:
自然保护区的社会能力是指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社会所提供的帮助和影响,包括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的建设情况,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可和支持程度,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使用者的保护意识以及当地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程度等。
中国自然保护区社会能力现状: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体系,并通过政策、发展规划和建设工程支持自然保护区,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支持和认识逐步提高,自然保护区采取各种手段减缓与周边社区冲突。
二、机构能力
基本含义:
自然保护区的机构能力是指机构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以发现并解决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问题和威胁。机构能力包括保护区体系结构的建立情况、保护区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状况等。
(一)中国自然保护区机构建设现状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统计资料表明,到2005年底,全国2349个自然保护区中,有1398个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的175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