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剪应力、剪力流理论.doc

格式:doc   大小:16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剪应力、剪力流理论.doc

上传人:rjmy2261 2019/3/17 文件大小:1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剪应力、剪力流理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梁的剪应力计算公式由梁的剪应力计算公式,可求得梁竖向受弯时截面的竖向剪应力(图6-7)。这在实体式截面(例如矩形截面)时为正确,但对薄壁构件则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例如在工形截面梁(图6-7c)中,按式(6-7)所得腹板剪应力顺着腹板中轴线方向,是合理的;而翼线剪应力则有不合理处,主要是在翼缘与腹板的交接处发生翼缘剪应力很小而腹板剪应力大的剧烈突变。这是由于计算翼缘剪应力时假定为沿翼缘全宽b均匀分布,实际上翼缘内表面cd和ef段为自由表面,不存在水平剪应力,因而也不会有成对相等产生的垂直于表面方向的翼缘竖向剪应力,亦即剪应力不会在翼缘全宽内均匀分布。(图6-13a)考察其平衡,仿式(6-7)的推导,可知在翼缘内主要将有水平剪应力,其计算公式为:(6-20)公式形式与式(6-7)相同,但取计算剪应力处(l点)以外翼缘部分(图6-13b)对中和轴的面积矩,t取计算剪应力处的冀缘厚度。这样,整个工形截面梁在竖向受弯时的剪应力分布将如图6-13b,具体公式为:翼缘水平剪应力(s自的翼缘自由端即角点算起,对c、d点为s=0,b/2):(6-20),腹板竖向剪应力(s自腹板端点即腹板与翼缘中线交点算起,对d、O点为s=0,h/2):(6-20),注意所有剪应力都在顺着薄壁截面的中轴线S方向,并为同一流向(图6-13b)。容易证明:截面全部剪应力的总合力等于竖向剪力V,水平合力则互相抵消平衡。二、薄壁构件的剪力流理论根据上面的推论,可得到薄壁构件受弯时的剪应力分布规律:无论是竖向、水平或双向受弯,截面各点剪应力均为顺着薄壁截面的中轴线S方向(图6-13b、6-14,示竖向弯曲情况),在与之垂直即壁厚方向的剪应力则很小而可忽略不计;且由于壁薄可假定剪应力τ沿厚度t为均匀分布,其大小为:,(6-23)上面左式τ即式(6-20)的剪应力,右式则是沿薄壁截面s轴单位长度上的剪力(N/mm)。除了需要验算剪应力的情况外,用一般更为方便实用。竖向弯曲时上式用,水平弯曲时则用。因二者τ的方向均为沿S铀,故双向弯曲时二者可直接叠加(考虑正负号)。将按其方向用箭头线画在薄壁截面中轴线S轴上时,将成为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的连续射线(图6-13b、6-14);称为薄壁构件竖向(或水平)弯曲产生的剪力流。这种剪力流在任意截面上都是连续的,在板件交点处流入的与流出的剪力流相等;并且在截面端点处为零,中和轴处最大。三、剪切中心由对称关系可以知道,对于双轴对称截面的梁(例如图6-13的工形截面梁),当横向荷载作用在形心轴上时,梁只产生弯曲,不产生扭转。这时,截面上三角形分布弯曲应力的合力等于弯矩M,截面上剪力流的合力是通过形心轴的剪力V,正好平衡。对于槽形、T形、L形等非双轴对称截面,当横向荷载作用在非对称轴的形心轴上时,梁除产生弯曲外,还伴随有扭转。现以图6-15糟形截面梁为例来说明。如图6-15所示,当横向荷载F不通过截面的某一特定点S时,梁将产生弯曲并同时有扭转变形,其外扭矩为Fe。若荷载逐渐平行地向腹板一侧移动,外扭矩和扭转变形就逐渐减小;直到荷载移到通过S点时,梁将只产生平面弯曲而不产生扭转,亦即S点正是梁弯曲产生的剪力流的合力作用线通过点(下段再详述)。因此,S点称为截面的剪切中心。荷载通过S点时梁只受弯曲而无扭转,故也称为弯曲中心。根据位移互等定理,既然荷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