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直肠癌规范性治疗.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直肠癌规范性治疗.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3/17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直肠癌规范性治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直肠癌发生于直肠齿状线以上至乙状结肠起始部之间,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在美国、欧洲和澳洲地区直肠癌癌病率较高,我国近年来直肠癌发病亦有上升趋势。直肠癌的发生主要与癌前疾病如家族性肠息肉病、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直肠慢性炎症、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饮食、胆汁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手术治疗一直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了提高生存率、减少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中、晚期直肠癌的综合治疗的5年局控率为71%--94%,5年生存率为58%--76%。直肠癌的解剖直肠与乙状结肠相连,上界于S-5水平,沿骶尾骨前面向下延伸,由两侧肛提肌组成肛管至于肛门,肛管长约3cm,其上为齿状线,作为直肠与肛管的移行部分。直肠长约12--15cm,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上段直肠和下段直肠。上段直肠前面和两侧有覆盖,前面的腹膜反折成膀胱直肠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下段直肠全部位于腹膜外。直肠肛管的淋巴引流以齿状线为界分为上下两组。上组在齿状线以上,有三个引流方向:向上沿直肠上动脉可引流至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这是直肠最主要的淋巴引流途径;向两侧经直肠下动脉旁淋巴引流到盆腔侧壁的髂内淋巴结,延伸至骶前淋巴结;向下穿过肛提肌至坐骨肛管间隙,沿肛管动脉、阴部内动脉旁淋巴结到髂内淋巴结,沿肛内血管至髂内淋巴结。下组在齿状线以下,有两个引流方向;向下外经会阴大腿内侧皮下注入腹股沟淋巴结;向周围穿过坐骨直肠间隙沿闭孔动脉引流到髂内动脉。上下两组淋巴网有吻合支,彼此相通。肉眼观察时一般可分为四型:隆起型肿瘤向腔内突出,又可分为隆起息肉型及盘状型两个亚型。镜下多为分化成熟的腺癌。溃疡型多见,占50%以上,形状为圆形或卵圆形,中心凹陷,边缘凸起,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早期可有溃疡,易出血,此型分化程度较低,转移较早。浸润型肿瘤向肠壁深层弥漫浸润,常累及肠管全周,使局部肠壁增厚,表面常无明显溃疡。肿瘤伴纤维组织增生。可使肠管周径缩小,肠腔狭窄,分化程度低,转移灶而预后差。胶样型多见于青年人,预后较差。组织学类型乳头状腺癌预后较好。管状腺癌根据其分化程度可分为低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高分化腺癌。粘液腺癌以癌组织内大量粘液为特征,恶性程度高。印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绒细胞构成,胞核深染,偏于胞浆一侧,似绒指样,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未分化癌癌细胞常较小,形态较一致,细胞弥漫成片或成团,预后差。腺鳞癌肿瘤组织内有腺癌和鳞癌两种结构。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直肠肛门附近的被覆鳞状上皮,为数较少。直肠癌早期局限于粘膜可无任何症状,偶有少量出血,肉眼尚难察觉,带癌肿增大并有溃疡及感染时可出现下列三组症状:直肠刺激症状如便意频繁,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便不尽感,并可伴有腹胀,下腹不适。粪便异常如大便表面带血,粘液便或脓血便,甚者有大便变形,变细等。梗阻症状癌肿侵犯致肠管狭窄时,有排便困难,粪少便闭,或伴腹痛、腹胀,甚者可见肠型及肠鸣音亢进等。侵犯直肠周围组织器官时,可出现相应器官病变的症状,如侵犯肛管可有局部剧痛;肛门括约肌受累可致便失禁,常有脓血溢出肛外;前方侵及泌尿系统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向后侵犯骶神经丛时,出现骶部、会阴部的持续性剧痛,并牵涉下腹部,腰部及大腿。局限于粘膜的早期癌肿只能靠普查及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