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建筑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30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wzt520728 2019/3/18 文件大小:3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拼音:lèjiǎo英文:plinth 勒脚是外墙的墙角,即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部分的接触墙体部位的加厚部分。也可这样定义:为了防止雨水反溅到墙面,对墙面造成腐蚀破坏,结构设计中对窗台以下一定高度范围内进行外墙加厚,这段加厚部分称为勒脚。一般来说,勒脚的高度不应低于700mm。勒脚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也能使建筑的外观更加美观。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勒脚的设计方式有:(1)抹水泥砂浆、刷涂料勒脚;(2)贴石材勒脚;(3)面砖勒脚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勒脚使用的材料:涂料、砖、石材等。防潮层:为了防止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水分进入砖墙而设置的材料层。设置位置:(1)当室内地面垫层为不透水层时(如混凝土),通常在-。而且至少高于室外地坪150mm,以防雨水溅湿墙身。(2)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层(如碎石,炉渣等)时,通常设置在+。(3)当两相邻房间之间室内地面有高差时,应在墙身内设置高低两道水平防潮层,,宽度多在一米上下,作用是使雨水淌远一点然后渗入地下,以保护地基(1)在建筑周围铺的用以防止两水渗入的保护层  散水散水是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散水的宽度应根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建筑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确定,一般为600mm~1000mm。当屋面采用无组织排水时,散水宽度应大于檐口挑出长度200mm~300mm。为保证排水顺畅,一般散水的坡度为3%~5%左右,散水外缘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散水常用材料为混凝土、水泥砂浆、卵石、块石等。,在年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可采用明沟排水。明沟是将雨水导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的排水设施。一般在年降雨量为900mm以上的地区采用明沟排除建筑物周边的雨水。明沟宽一般为200mm左右,材料为混凝土、砖等。建筑中,为防止房屋沉降后,散水或明沟与勒脚结合处出现裂缝,在此部位应设缝,用弹性材料进行柔性连接。明沟明沟mínggōu (1)[openfurrow]∶未被犁铲起的长条泥土所填满的垄沟(2)[opensewer(drain)]∶露天下水道。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防止因积水伸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呀均啼雁幕悦骋莱驶友蝇戮达晰川转扳美地褪枣腥何楞余斑笨缅绚畜拄壬混九暴钵攀犬讥避捆踩忱册烽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