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钟灵毓秀的大岭古村.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钟灵毓秀的大岭古村.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3/18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钟灵毓秀的大岭古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蒈羃钟灵毓秀的大岭古村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节大岭村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西北,珠江狮子洋水道西岸。大岭村依菩山之阳环山而建,三面河涌,玉带河贯穿全村,村落整体上沿玉带河和菩山,自西北向东南延伸,民居在菩山和玉带河之间呈半月形分布,正所谓“菩山环座后,玉带绕门前。”正因为村依菩山因此大岭村原名菩山村,明嘉靖年间(1522—1565年)建大岭圩,从此得名为大岭村。据《番禺县志》记载,明清两代,广州府番禺县除管辖广州城内外街区外,另设5个巡检司,总共管辖6都(司)78堡131鄙569村,大岭属茭塘司署大岭堡。民国时期改设区乡,大岭属第三区。建国至今属石楼镇,包括下村、上村与龙漖三个自然村。2002年大岭村被评为“广州市历史文物保护村”,2007年大岭村成为第三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根据历史记载,如今大岭村的陈氏和许氏迁移至此地的年代几乎相同,大约在南宋高宗至绍兴年间,因此,大岭村开村时是由陈氏和许氏共同开发的。大岭开村以来,重视文教,文化底蕴深厚,据大岭村陈、许二姓的族谱记载,南宋至清代,大岭共出过探花1名,进士34名,举人53人,其中入选番禺县志列传记载的就有十多个人。至今已近900年历史的大岭村内留存的古塔、祠堂、门楼、牌坊、石巷等等古迹赋予了这座古村古朴与厚重的气息,诉说着了大岭村在悠悠岁月长河中辉煌史。莈许氏与陈氏两大开村主迁入大岭村始末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芇据大岭村志,许氏家族是大岭村的开村主之一,而且早在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约1119——1139年)就迁居到大岭。许氏原籍浙江省绍兴府,据传许氏有一个女儿貌美如花,多才多艺,深得皇帝的宠爱,因此被册封为皇后,“兄凭妹”的哥哥也被调派到广东的南雄为官,进了皇宫的皇后因为思念家乡便归来探亲。未料到宫里的太监竟然诬陷她跟兄长串通谋反作乱。皇帝误听谗言,龙颜大怒,降罪于许家,为了躲避这样飞来横祸,许氏不得不举家迁徙。又根据许氏在大明正统四年所称的,其祖先在南宋时期迁徙广东而居。因此,许氏很可能是在两宋之际因受北方金兵的威胁,而跟随广大中原移民包括官僚在内的宋代政权步步南迁而来。可能与大多数中原移民一样,许氏家族先在与江西接壤的南雄州保昌县珠玑巷定居,在珠玑巷后由于种种原因再度迁入珠三角地区,最终落户大岭,大岭的许氏始祖星朗死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许氏家族到了大岭后便与其他氏族共同开发大岭村,可谓一波三折才孕育了这座千年古村。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肃保昌县(今南雄县)位于粤北,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它在移民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时的很多移民就是由大庚岭路进入岭南,前往广州和珠江三角州的交通要冲。保昌县沙水村有一珠玑巷,是中原移民南下途中首先选择的定居地。自两汉到唐末的数次北民南迁过程中,珠玑巷成为中原移民的聚居地,两宋再次掀起的移民高潮中,迁居珠玑巷的中原人又陆续流徒岭南腹地,落脚珠江三角州一带,为岭南的开发作出了贡献。不仅是许氏祖先,就连大岭村陈氏的先祖最初也是由于战乱迁徙到珠玑巷。蚃《陈氏族谱》记载:“(江西)始祖讳晖,唐昭宗时登第官宦,大理寺评事原名徽,因避杨行密之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