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央大街导游词.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央大街导游词.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3/1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央大街导游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膄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1986年,哈尔滨人民政府将中央大街确定为保护街路。1996年8月,市政府决定将其改成步行街,并于1997年6月1日正式开通,是全国较早的步行街之一。步行街全长860米,设有休闲区6个。去年,中央大街两侧的建筑又进行了重新的粉刷,一些小的装饰物也十分具有欧洲特色。精致典雅的牌匾广告,欧式古典路灯,就连指示行人的路标牌子都是很欧化的。中央大街始建于1896年,1898年6月,中东铁路在哈尔滨破土动工,同年秋季,山东、河北数千名筑路劳工落脚在今天的中央大街一带。于是这条街就有了它最初形象的名字---中国大街。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之前,哈尔滨的所需货物都是经松花江水路运来的。中国大街的通江口(今防洪纪念塔江段)就是当年的码头。这样中国大街就成了黄金水道的口岸,也成为哈尔滨当时最热闹繁华之地。1925年,中国政府收回了哈尔滨的市政政权,将中国大街改名为“中央大街”。岁月悠悠,世事沉浮。在1968年的“文革”岁月中,中央大街被改称“反修大街”,1976年其名称又恢复位中央大街。这条历经时代风雨的老街,如同历史的见证人,目睹着哈尔滨百年沧桑和荣辱兴衰。1904---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使哈尔滨成为俄军的后方基地。庞大的军用频需求,客观上带动了哈尔滨的初步繁荣,也带动了中国大街的经济和建设的发展。俄国统治哈尔滨的20年间,不论是建设风格还是经济格局,中央大街都是受西方影响最深的街路。最初的中央大街有些地段翻浆严重,每逢春夏之交,路面像海面一般,车辆走在上面忽忽悠悠的。连修这条路的工人们也伤透了脑筋。年年返工,年年翻浆,白白赔进了许多银两。倒是江湖上有那么一个卖弄梅花桩功夫的武林僧人出了一个奇招,将数千根二三米长的圆木桩,一头削尖,一根根一排排地沿路钉进土层中,上面再敷以碎石,铺上黄沙,才解决了翻浆的问题。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啦肖克社、监工,为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块。当时街面的宽度为10沙绳(俄度量单位:1沙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1美元。1美元那时够穷人吃1个月的。中央大街足有860米,真可谓是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前面我们就看到教育书店。它建于1909年,原为松浦洋行,是哈尔滨市最大的巴洛克式建筑,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它的入口上方镶嵌着一男一女两尊人体雕像。他们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擎天神,男的叫亚特拉斯,女的叫加里亚切德。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华梅西餐厅,原来叫“马尔斯餐厅”。新中国成立后,虽经多次改造,但仍旧保持了欧式风格。据统计,1937年哈尔滨有西餐厅260家,仅中央大街两侧就云集了100多家。“华梅”也是最受欢迎的西餐厅之一。中央大街上最令人注目的建筑要数我们面前这座马迭尔宾馆。它建于1906年,属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路易十四世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是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有东方“凡尔赛宫”之称。最初它由一名法国籍犹太人投资经营的。关于它的名字“马迭尔”一词的原意曾经在哈尔滨引起一场争论。有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