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浠水县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评价方案为贯彻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规范全县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教学行为的规范化、教学常规的制度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努力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课程实施水平提高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浠水县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评价方案。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鼓励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和创新,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研究教学评估的价值、意义和操作技术,使教学评估指导成为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校的自觉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改变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具有激励、导向、管理、评价功能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我县各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水平,诊断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提供依据,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推动课改纵深发展。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引导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评价指标设置尽可能涵盖学校全部的教育教学活动,重点对学校办学思想、课程改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科研、学生个性发展、常规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等内容进行评估。客观性原则。评价标准确定从实际出发,评价结果尽可能量化,尽可能减少主观性,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力求公平、公正、客观,便于操作。导向性原则。要充分发挥评价诊断、改进和激励的功能。评价要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多元化原则。建立自评与他评、专业机构评价与社会共同参与、随机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三、评价内容与方法评价内容涵盖学校课程实施、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学生学业水平监测、学校办学特色与学生个性发展、社会评价六项一级指标,其权重分别为10分、25分、15分、30分、15分、5分;二级指标26项;三级指标34项。评价方法主要采取听课、查阅资料、测评、座谈等方式进行。四、评价标准与赋分。A1课程实施10分B1课程开设分2分C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全面开课,开足课时。B2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2分C2根据当地资源、学生需求和学校特色,制定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1分C3积极挖掘地方及校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设计专题活动方案,并开展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专题活动。1分B3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6分C4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功能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和实践基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图书资料、实验器材、体育设施、计算机和远程教育设施等能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育人功能。1分A2教学常规管理25分B4制度与计划2分C7学校有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及学科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B5备课4分C8教师人人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