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 9015.ppt

格式:ppt   大小:7,012KB   页数: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 9015.ppt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3/18 文件大小:6.8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 9015.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渤海湾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油气意义1引言2地质背景3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4盆地成因机制5油气意义6认识地貌学及构造单元划分渤海湾盆地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辽河平原南部和渤海海域。盆地东部以郯庐断裂为界,断裂以东为辽东一胶东隆起区,盆地西北部与辽西一燕山隆起区相邻,西部为太行山隆起区,南部与鲁西隆起区相邻,面积约20×104km(×104km2,×104km2,×104km2)。图1-1渤海湾地区油气藏及构造单元划分(李春光,2006)1引言地貌学及构造单元划分盆地主要是分为十个Ⅱ级构造单元。七个坳陷和三个隆起。靠近郯庐断裂的辽河坳陷、渤中坳陷、济阳坳陷和昌潍坳陷称东部坳陷区;远离郯庐断裂的黄骅坳陷、冀中坳陷和临清坳陷称西部坳陷区。在盆地西部有埕宁隆起、沧县隆起和内黄隆起,对坳陷起分隔作用图1-1渤海湾地区油气藏及构造单元划分(李春光,2006),主要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渤海湾盆地第三纪以拉张断陷为主要活动形式,内部表现为半地堑和地垒结构。盆地内部划分为七个坳陷和三个隆起广泛发育新生代的沉积地层,新生代构造运动大体经历了拉张断陷、强烈断裂下陷和区域性坳陷三大阶段,对应于构造运动形成了孔店-沙四期旋回;沙河街-东营期旋回和馆陶-明化镇期旋回。。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和多油气藏类型的含油气盆地的特色。其沉积史可划分以下几个时期:(1)晚元古代(震旦亚代)准地槽沉积发展时期:发育碳酸盐岩为主的巨厚沉积(2)早古生代(下寒武世—中奥陶世)地台沉积发展时期: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泥质岩和蒸发岩的沉积。(3)晚古生代(中石炭世—二叠纪)地台含煤建造沉积发展时期:中石炭世海陆交替相沉积含煤地层;二叠纪后期的海西运动,使全区变为山区(4)中、新生代断陷与坳陷沉积时期:渤海湾盆地的中、新生界剖面内可能有过多次“断—坳型”沉积发育阶段。侏罗世、白垩世、第三纪各为一次断陷-坳陷发育期。第四期只有第三纪-第四纪的断--元古代的花岗片麻岩基地,受到燕山运动的强烈改造,整个中生代的地层缺失严重,广泛发育第三系沉积地层,第三系沉积构造演化具多旋回性,目前,油气比较聚集部位有七个层段,其中以下第三系(古近系)为主要生油层,尤其以沙河街组三段(E3s3)、沙河街组一段(E3s1)最为重要。图2-1渤海湾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胜利油田研究院,1978)(第三系)按从老到新的顺序如下古近系:始新统孔店组(E2k)渐新统沙河街组(E3s)渐新统东营组(E3d)新近系:中新统馆陶组(N1g)上新统明化镇组(N2g)(E2k):岩性特征自上而下以红黑红和粗细粗的特点划分为三个段。孔三段和孔一段为红色泥岩和砂岩,含砾砂岩互层;孔二段为深灰、黑灰、灰绿色泥岩为主,夹砂岩,以火山碎屑含量低微为特征。渐新统沙河街组(E3s):划分为四段,沙四段分布局限,中下部以暗紫红色泥岩,砂砾岩组成的红层。上部为灰色,灰绿色兰灰色泥岩、油页岩生物灰岩部分地区有膏岩、盐岩及红层;沙三段分布广泛以厚层暗色生油岩系为特征发育的深湖相沉积,夹油页岩及不稳定的砂岩体;沙二段湖盆收缩变浅,水质变淡,发育一套淡水浅湖相粗碎屑沉积。以绿灰色、灰-深灰色泥岩与砂岩互层为特征砂岩含砾,为渤海湾油区主力油层之一;沙一段因水域再次扩大,分布较广,边缘地区超复在前第三系之上。海域的沙一段特殊岩性段,以灰,深灰色泥岩集中的夹有油页岩,灰岩,白云岩,生物灰岩,鲕粒灰岩薄层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