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害虫防治历史:19世纪末美国澳洲瓢虫吹绵蚧20世纪40年代DDT副作用害虫抗性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杀伤天敌害虫再猖獗20世纪60年代IPMIntegratedPestManagement综合治理的概念1967年FAO提出(罗马):综合治理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依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地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及方法,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1974年中国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1986年成都全国综防会议: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合治理的基本要点容忍哲学节约用药自然作用经济效益生态原则基本观点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环境保护观点促进培养环境资源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最大经济效益综合治理的经济学原理害虫对作物的经济为害和作物受害损失的估计害虫为害后继为害间接为害直接为害即时为害产量产值质量作物害虫种类密度作物产量与害虫密度间的关系小区试验法田间调查法模拟害虫为害法损失估计法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和经济阈值防治害虫防治指标害虫数偏高害虫数偏低损失浪费EconomicInjuryLevelEconomicThresholdStern1959引起经济损失的最低害虫密度防治效益刚好超出防治成本虫害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时的受害程度经济损失允许水平时的虫口密度防治适期的虫口密度动态的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植物检疫plantquarantine——法规防治对外检疫进口检疫出口检疫防止扩散对内检疫检疫对象随种子、苗木、产品等传播危险性病、虫、草未发生的检疫机构病、虫、草农业防治culturalpractices(agriculturalcontrol)农业防治的理论基础从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以作物为中心,运用各种栽培技术措施,创造出有种于农作物生产和天敌发展而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条件,把害虫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密度以下。农业防治对害虫的防治作用直接杀虫间接作用切断食物链耐害抗害避害诱集作用恶化生境创造天敌繁衍条件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农业防治的评价经济—农事过程有效—抗虫品种、耕作改革农业防治环保—有利于天敌、不污染环境局限性—如抗褐飞虱,白背飞虱可能发生地域性缓效性—害虫暴发时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