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致橡树》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160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致橡树》课件.ppt

上传人:xgs758698 2019/3/19 文件大小:1.1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致橡树》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致橡树》——舒婷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返回厦门,当工人、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等。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二、舒婷诗歌的写作特点1、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2、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三《致橡树》赏析(一)、《致橡树》的思想意义这是一首爱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抒情主体,化作一株木棉的形象,作为爱的另一方是橡树的形象。诗人以《致橡树》为题目,表明诗的中心是爱的一方对另一方的倾诉。这种倾诉,不仅表白对爱的诚挚、坚贞和炙热的追求,更主要在于表现对爱的理解和信念。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也是古今中外诗歌描写最为广泛的题材。朦胧诗人的杰出代表舒婷,深感现实生活中崇高精神的丧失而追慕先贤们伟大爱情的坚贞,用其《致橡树》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爱情的高标准。她在这一诗篇中塑造的爱情形象,鲜明地昭示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传统的爱情观,总是要受到它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和伦理观念的干扰和制约,因此,人们的婚姻,往往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结合,而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变成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从而失去爱的本质,作者在这首诗里所摒弃的就是这种陈腐的观念。(二)作品内容分析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须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你是树,我必须是树,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平等地立于天地间。总之,两人形象必须一致。但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挤迫对方,也不意味着两者毫无区别,只是为了“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真是并肩携手息息相通的情侣,那怕是一点微风掠过,都能引起共同的颤栗。他们心心相印,没有谁能听懂他们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