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温州文化名人墓葬.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温州文化名人墓葬.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3/1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温州文化名人墓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温州文化名人墓葬东瓯王墓东瓯王(生卒年不详),名驺摇,字毋余,因灭秦佐汉立下汗马功劳,被汉高祖刘邦晋封为海阳齐信侯,到了汉惠帝时,跳过“公侯伯子男”的爵位顺序,被封为东海王,因都城在东瓯,俗称“东瓯王”。作为温州历史上最早的名人,驺摇无疑也是地位最显赫的名人。司马迁在《史记?东越列传》里为之立传。据南宋《绍定旧编》记载,东瓯王墓原有五处,现仅存鹿城区黄龙街道瓯浦村一处。2005年的清明前夕,笔者驾车穿行在瓯浦村拥挤曲折的街路里,隔着车窗,且行且停问了三四位村民,欣喜都知道东瓯王墓的具体位置。一个人,过了两千多年还能被人记住,该需要什么样的“底心”? 在瓯浦村东瓯路得尽头,瓯浦岭的山脚,东瓯王墓巍然矗立,墓高三层,两翼展开,龙吻脊、高低檐,俨然一派王者气象,享受着准金銮殿的待遇。最高层的拜坛上,砌着“汉东瓯王之墓”的隶书墓碑。作为市级文保单位,整个墓地保护得尚好,可惜的是第二层拜坛上,右侧的清碑《重修汉东瓯王墓记》字迹磨蚀难认,裂纹多处,若假以时日,风雨寒暑,这块清代文物有成为“无字天书”的危险。时值双休日,墓左一条直通山上公墓的水泥山路上,不断有男女老少祭扫完各自先人回家经过。流连在空无一人的东瓯王墓,清明将至,这位越王勾践的后代,估计也只有笔者来上坟了。刘基墓名人墓通常是豪华的石墓,作为温州市名人墓葬里唯一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刘基墓却是个土坟。据说刘基临终前,儿子刘琏、刘王景呈上石马、石狮、石将军把门,条块石铺成石墓图,被刘伯温撕得粉碎,劝诫道:“墓字上草下土,若用石铺,怎么生草?古人造字,大有讲究,人不能靠造坟墓立牌坊流芳百世。”在文成南田镇西陵村,刘基墓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呈扶梯式,墓室为半圆形,前立“明敕开国太师刘文成公之墓”碑,十分简朴。史载刘基告老回乡后,被权相胡惟庸构陷其霸占有“王气”的文成谈垟,想作为墓地,导致朱元璋夺禄。刘基临终对墓地低调处理应该缘于他后半生的惶惶避祸之心。刘基生前曾在一首《如梦令》词里表达了“风起,风起,棹入白萍花里”的理想归宿,但当了帝师的他,功成、名遂、身退,再做隐居渔父,也许终究是不可得的。叶适墓叶适(1150—1223),著名思想家、哲华家,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字正则,生于南宋年间瑞安,中年后定居温州市区水心,因此世称“水心先生”。经其手集大成的永嘉学派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叶适历任工、吏、兵三部侍郎,著述遍及文、史、哲三大领域。著作有《水心文集****学记言序目》等。少年叶适与“永嘉学派”著名学者陈傅良成为忘年交,历四十余载。19岁开始,叶适三度游学于学者济济的婺州,缔交陈亮、问学吕祖谦。27岁时,叶适得到周必大“挈蓝儿”而考中举子,随即在次年高中榜眼。进士及第后,叶适宦海沉俘,参与拥立宋宁宗的宫廷政变,因“庆元党禁”被罢官,因“开禧北伐”抗金被逐。从温州市区一一八医院前的路边、海坛广场旁的山径婉蜒走上海坛山,没转几个弯,没花几分钟,路左林荫里—片空地上就醒目地凸立着省文保叶适墓。迈上洁净的台阶,衣角拂过青石栏杆,蒙古包式的墓室前,“宋叶文定公之墓”七个金色篆字自墓碑上缓缓垂落。南宋嘉定元年,主站抗金的叶适丢了乌纱帽,伤心地“叶”落归根,一“叶”何“适”,终“适”温州“水心”,从此闲居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