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北京老城.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北京老城.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3/2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北京老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蚁 渐行渐远的差距蚇    根据熊梦祥《析津志辑佚》的记载,元代北京只有南城、北城之称,南城是指金中都旧城,北城是指大都新城。尽管没有东城、西城的概念,但从相关资料上已经有了“城东”、“城西”的说法,这说明元代以大都城的中轴线为标识,把新城自然地分为东、西两部分,这应该就是东城、西城之称的雏形。而现如今的东城、西城所在的北边区域比宣武、崇文所在的南边区域发展要快上许多倍。螅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时,南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相当于北城1998至1999年的水平,南城的产业结构层次低于北城1995年的水平。拿北京南部五区与北部五区的同期数据相比,GDP总量,南部五区只占到后者的1/5;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1/3;财政收入占到1/4。在大型公共设施项目上,北城的投资是南城的28倍,即使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南城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投资与修缮。南城、北城的差距,早已不能由简单的以“楼价每平米相差上万元”来概括。莁    如此大的差距,得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说起。由于地势低,南城素有“下风下水”之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市发展重心一直偏向北部,其直观原因,是国家百废待兴,与其花大力气整治南城,不如直接利用北城已有基础。聿    这也造就了南北城发展偏差:20世纪50年代,国家行政管理中心和科研文教中心建设在北京北城;80年代,中关村园区建设在北城;90年代,亚运村和CBD建设在北城……莆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又被一分为四,在核心区、核心地段的规划与发展方面,常常受制于行政限制等因素,难以充分发掘其价值。如前门大街一带位于四区交界之所,于是,前门大街的开发即深受“行政割据”弊端之害,存在配套和周边定位不协调等问题。这导致前门大街重新开张之后,面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字号小吃尴尬退出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此次行政区划的合并,似乎有利于首都核心区向内挖掘发展空间。尤其是作为原来行政区划分界的宣武门西大街到崇文门东大街一线,这条紧邻长安街的东西纵贯线,将会从此打破“南北分治”的格局。螅    曾有学者指出,区域发展存在明显路径依赖,即地区经济发展,一旦形成一定模式,将沿着这一模式继续下去,除非有强大外力改变。但是很多人认为,此次合并行政区没有保留崇文、宣武两地名,确实是憾事一件。螂袁百年记忆膅    明清时期,满族皇亲贵族、高官显贵多在西城,而大商人大富豪多在东城,平民百姓、手工艺人则多居住在城南,活动于天桥、珠市口一带。所以,过去的老北京一直都流传有“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民谚。袄    例如,明代不少王公大臣都居住在皇城以西,因此至今西城的许多地名都与此有关。如西四北二条原称帅府胡同,明宪宗时为广平侯袁瑄宅第;西四北七条,原称太安侯胡同,西四北八条,明代称武安侯胡同,因武安侯郑亨的府第在此而得名。贵戚多住西城的现象也直接影响了一般官吏选择居舍的意向,明人杨士聪在其所著《玉堂荟记》卷上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任者泰,沂州人,鸣梧之儿女姻家,辛未为余同年。而其人老矣,又太长厚,第后在东城一锦衣家,逾年来选,复馆其家。余语以宜过西城寓,选有地方,便于缙绅接见,任竟因循不果。”文中“宜过西城寓,选有地方,便于缙绅接见”一句很值得重视,说明当时为了便于就近结交贵戚重臣,在一般官僚群体中已经形成一种“宜过西城寓”的风气,这显然对在西城集中出现官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