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民俗最终版.doc

格式:doc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俗最终版.doc

上传人:xyb333199 2015/10/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俗最终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民俗
填空
,创始人是考古学家汤姆斯。
。1920北大成立歌谣研究会, 1922创办《歌谣》周刊,开创了中国民俗学先河。1927广州中山大学创办《民俗》周刊,“民俗”成为固定的学术名词。
(空间性)的具有世代相袭(传承性) 特点的文化事象。
: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传资料。
、地域性、变异性、传承性、规范性。
,称之为“四渎”,它们分别是长江、淮河、黄河、济水。
、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一是北方的旱作农业系统,一是南方的稻作文化系统。它们的分界线是淮河。
、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为主干的、组织严密、等级森严的庞大的空中社会。其中五宫为中宫、东宫、南宫、西宫、北宫;三垣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四象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10. 中国民居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四种:干栏式、地穴式、屋宇式、帐篷式。
:
(1)分布于北方地区的房房相离式四合院
(2)分布于江浙地区的天井式四合院
(3)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的一颗印式四合院。
“补服”,其中文官补禽鸟,以象征有文采;武官补猛兽,以象征勇猛。
,传说豆腐的发明者是淮南王刘安。
,它们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从性质角度可分为黑巫术和白巫术。
:
祈求功能,招魂功能,诅咒功能,驱鬼功能,避邪功能,放蛊功能,审判功能
名词解释
1. 百工五法
第一种答法:
中国古代工匠常用的五种工具我们称之为“百工五法”,它们分别是矩、规、绳、水、垂(3分)。这五种工具是分别用来画方、圆、直线,衡量水平和垂直的工具(2分)。
第二种答法:
“百工五法”顾名思义就是各行工匠共同使用的五种方法。这五法便是:规、矩、绳、水、垂。(2分)《墨子》说:“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垂”。矩,就是直角尺,也叫“鲁班尺”,它的主要作用是取直,即取直线和直角。规:画圆工具。绳,也叫“墨绳”,是平面划直线的工具。水,取平的方法自古用水,《尚书》说:
“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垂:取直立时用的一种工具,这是利用地球吸引力找垂直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以上五法在石匠、木匠、泥匠、瓦匠、皮匠、陶工及五金行当中广泛应用,故民间称之为“百工五法”。(3分)
2. 冕
本为大夫以上冠,后为帝王专用的最为隆重的头衣。它的主要部件有綖、旒、紞、纩。(2分)綖,是一块长方形的板,覆在头上,前圆后方,前垂四寸,后垂三寸。旒是綖的前面挂着的一串串小圆玉。纩,是系在冠两旁悬在耳孔外的玉石,紞是垂在两侧用以悬纩的彩色丝带。(2分)冕上的饰物都是有含义的,皆含有劝为君者不妄自尊大,不听谗言,明是非,求大德而不计小过等意义:綖,前低后高,相差寸余,表示王者之位虽至高至大,但也要谦逊,礼贤下士,正所谓“位至高而弥下”。旒,蔽明之用,以示非礼勿视。纩,用以塞明,表示有所不闻,不听谗言。(1分)
3. 幞头
古代男子用的头衣,原为裹发的三尺皂绢。自后周武帝始,幞头正式定名并进入上层社会。据记载,后周武帝将绢裁为四角,安四带。前系两条大带,后两角系小带,将前两大带抹过额系之于后,后两小带向前结于髻前,此为软脚幞头。唐初,从皇帝至平民皆用软脚幞头,中唐以后用木围额,纸绢为衬脚,用铜铁为骨,外蒙漆纱,形成硬脚幞头。唐宋至明代,幞头是官员最主要的首服。
4. 社稷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稷就是今天的小米,又称谷子,是一种耐干旱易成活的作物(2分)。在中国的早期旱耕农业中,稷曾长时期的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当时人民最主要的食物,古人把它视为五谷之长,因此社稷也成为国家的代名词。(2分)《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1分)

七出:
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为其乱族也;垢,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
三不去:
三不去者,谓有所娶无所归,与共更三年之丧,先贫贱而后富贵。
6. 姑舅表婚
特指舅舅家娶外甥女作媳妇的一种婚姻形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