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中暑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5,260KB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暑课件--.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19/3/20 文件大小:5.1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暑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急诊科朱春芳中暑(heatillness)是指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条件下,机体水电解质丢失过量、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高温环境作业温度>32℃、湿度>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高温气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温幅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也易中暑。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6-37oC左右,这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在一个动态水平上,保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温恒定。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产生的基础热量其次肌肉收缩产生热量也是一主要来源在正常室内温度下(15-25°C)人体散热辐射60%(主要散热方式,取决身体表面,与环境温度差有关,温度33℃时,辐射散热几乎为零。蒸发25%(高热环境下主要散热方式,湿度越大,蒸发减少)对流12%(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及空气流速)传导3%(水较空气传导强20-30倍)凡可致机体热负荷增加或散热机能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诱发中暑。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热蓄积,产生高热,引起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对细胞产生直接损伤作用,细胞膜稳定性丧失和有氧代谢途径中断,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高热对机体各个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1)水、电解质代谢:出汗是高温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出汗量的最高生理限度约6L,~%,大量出汗常使人体失水和失钠,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