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昌吉市撤县建市30年征文.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昌吉市撤县建市30年征文.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3/20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昌吉市撤县建市30年征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西部庭州的魅力————昌吉市撤县建市30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古代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昌吉市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昌吉的由来昌吉城的开始修建是在昌吉建县之前12年的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于第二年(1762年)竣工,当时为昌吉巡检所在地。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昌吉县建立,此城始为县治所在地。1761年农历十月,由都司永海和革职总兵吴士胜等受命率兵开始修建昌吉城,工期确定为一年,至次年(1762年)农历八月,工程提前两月完工。竣工后的昌吉城周长3里5分,城高1丈5尺;有4座城门,每座城门均有名:东门叫“文同”,西门叫“武定”,南门叫“谐迩”,北门叫“燮(音谢)遐”。昌吉城建成的消息上报到中央朝廷,同年农历九月,乾隆皇帝亲自为其定名为“宁边”,于是昌吉城便有了名称,是为“宁边城”。一个边远的小城,由皇帝亲自为其定名,足见当时朝廷对国家边务的重视。而“宁边”的意思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希望边地安宁。在昌吉城的修筑过程中,还发生过两件趣事,即筑城的人从5尺深的土中掘出女绣花鞋1只,长3寸许,做工精美,尚未全朽,另外,还掘出有盛满了面的陶罐,其中的面粉还可食用。清代学者纪昀后采写诗2首,分别记咏其事。前一首诗是: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柞音。怪事一声齐注目,半钩新月薛花侵。后一首是:深深玉质几时藏,出土犹闻饼饵香。弱水西流宁到此,荒滩那得禹余粮。纪昀不但饶有兴味地赋诗记载这两件事,而且根据穿绣花鞋与食面粉判断:昌吉之地很早以前就有汉族人居住。我们认为纪昀的这个判断是不无道理的。关于昌吉城的修建,还有1人需要说明,即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负责修建者之一的吴士胜。据史料载,吴土胜是一位建筑师,曾在当时的新疆各地负责修建城池和官署、房屋多处。他原为总兵职,先因事降职,后又因负责建筑有功而受到嘉奖和升迁。宁边城的维修,见于史载的有两次:一次是在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是由原任昌吉副将的徐鼎士个人出资捐款进行的;另一次是在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由县驻防抚标左营游击朱正口流失,景象颓败。1876年(清光绪二年),左宗棠兵击败阿古柏侵略者收复昌吉后,经过招集,县城人口有所增加,面貌有所改观,经济也有所恢复。但全县人口己比前减少,据1880年(清光绪六年)统计,全县共有新旧垦户1300户。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昌吉县在县城内重修县学宫。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农历十二月,昌吉县在县城内重修县衙署,于次年4月完工。和负责承修,使“城垣规模如旧”。作为昌吉县城的宁边城,曾经有过兴盛的时期。纪陶曾经赋诗写过昌吉市场卖鱼的热闹景象,《昌吉县乡土志》的作者也曾写过昌吉县城手工特产及贸易等情况。据史料载,昌吉县城繁荣时,全县人口达2768户,9810人。但昌吉县城于1864年(清同治三年)亦经历战火,受到过毁损,“城垣雄堞坍塌不堪”,以至人世事苍茫,风云变迁。1949年后,昌吉县人口增多,城区扩展,宁边城城墙基及护城河沟上平地盖房,大部被毁。现仅有南城墙东部老粮仓一段仍然留存,已被有关部门保护。昌吉市大力推进“文化名市”建设 昌吉市曾以美食文化享誉全国,但是他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