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地球仪与地.doc

格式:doc   大小:2,63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球仪与地.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3/20 文件大小:2.5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球仪与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球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3)经线和纬线的特点①经线特点②纬线特点(4)经度和纬度经度纬度图示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的度数愈向西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划分半球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特殊经纬度①本初子午线为东西经分界线。②180°经线大致与日界线重合①30°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②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界线,极圈是温带、寒带界线(5)经纬网的意义: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定范围。(一)(1)某地的纬度,就是该地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就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3)自南向北数值增大为北纬,数值减小则为南纬。(4)同一经线上纬度相隔l°,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1)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的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的为西经。(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二)经纬网图的应用经纬网图的应用是以经纬网图的判读为基础的,非常广泛。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定方向、定距离、定范围和定最短航线是常见的内容。“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如图1中A在B的西北方向。(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①如图2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先确定A、B两地经度差小于180°,再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②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③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距离”(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千米,如图3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3中AC。(3)图3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范围”(1)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2)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最短航线”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1)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图4所示。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如图5所示。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如图6中的两段劣弧。(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读下图,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关中平原和浙闽丘陵。(×)解析结合经纬网可以确定两城市的地理位置分别位于汉水谷地和黄淮平原。(2)(2012·福建文综)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那么M地的纬度为23°。( × )解析 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因此两地纬度相差23°,则M地纬度为67°N。(3)(2010·北京文综)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图中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8°。( × )解析我国最南省级行政中心为海口,大致在北纬20°,北京大约为北纬40°,两地垂直距离的纬度差约20°;题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且两城相距4个间隔,由此知每个间隔为5°。2.(2009·江苏地理)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判断“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西半球解析对称点,即以地心为中心,陆半球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