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键词】 碘微量元素人体健康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碘是一种稀有元素,属于强氧化剂,主要以I2、I0、I²或者IO²3的形式存在。游离碘可与多种元素结合,不易溶于水,但可溶于碘化钾的水溶液和多种有机溶媒(乙醇、氯仿,苯)中,在自然界中碘以化合物状态存在。 1 碘与人体健康  碘在自然界的分布 碘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岩石、土壤、水、动植物和空气中都含有微量碘。除海水外,碘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不平衡。自然环境中碘随水的流动而转移,河水中的碘来自土壤,随着水流向下游流动,碘浓度有所增加,海水中的碘含量远高于河水,空气中的碘以海洋上空含量最高。植物从土壤和水中吸收碘并浓集,高于外环境。进食植物的动物其体内含碘量高于植物。人类进食动、植物,使碘再次被浓集[1]。  人体内碘的代谢 人体内的碘有80%~90%来自食物,10%~20%来自饮用水,5%左右来自吸入空气,所以食物中的碘是人体碘的主要来源,食物中的碘化物,在消化道内被还原成碘离子形式后,几乎可以被完全吸收。空腹时,胃肠道内的碘1h内大部分被吸收,除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可在2h内吸收完毕。皮肤、黏膜与肺也能吸收碘,但吸收量甚微。    在稳定条件下,人体排出及摄入的碘是平衡的。正常人摄入的碘量205μg/d,以完全被吸收计,从尿中排出175μg/d(%),粪20μg/d(%),汗6μg/d(%),毛发2μg/d(%),表明摄入的碘在体内并无贮留。肾脏是碘排出的主要途径,尿碘来自于血中的无机碘,其排出量一般>80%。粪碘主要是有机碘,排出量占总量的10%左右。肺及皮肤排出的碘很少,但大量出汗时,排出量>30%[2]。    每人最低需碘量为75μg/d[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明,在碘摄入量<40μg/d的人群中,甲状腺肿流行严重,甲状腺中的含碘量亦降低;当碘的摄入量达到100μg/d时,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可降至10%以下,即通常所说的已不成为公共卫生问题的水平,而且甲状腺中含碘量也达到正常范围。而当碘的摄入量达到100~500μg/d时,甲状腺肿患病率并未继续下降,甲状腺组织内的含碘量亦未继续增多。  碘缺乏与人体健康 调查研究证明,碘缺乏不仅可引起甲状腺肿,而且和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有明显的关系。缺碘和甲状腺癌及心血管疾病都有联系。碘缺乏可使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减少,经垂体-甲状腺轴的反馈调节,刺激垂体TSH分泌增多,进而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并导致甲状腺肿大,以摄取更多的碘,甲状腺合成作用代偿性增加,以维持甲状腺激素的正常水平。如果碘缺乏严重,或者肿大的甲状腺代偿性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仍达不到正常水平,就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先天甲状腺减退会严重影响胎儿的成长和发育,导致“克汀病”。  碘过量与人体健康 长期碘摄入量过高或1次性摄入大剂量的碘,会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可以导致碘过多病,包括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碘致甲减、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碘过敏和碘中毒。    碘过量也可引起甲状腺肿,原因可能是过量的碘持续地抑制了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了碘的有机化,或者是过量的碘破坏了甲状腺球蛋白,抑制了甲状腺球蛋白的水解和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所致。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也称碘甲亢现象,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