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寂寞的歌剧探索者.doc

格式:doc   大小:8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寂寞的歌剧探索者.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3/22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寂寞的歌剧探索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寂寞的歌剧探索者1997年7月7円,陈紫在病中,就他一生的歌剧创作作了一次长谈。这是一位辛勤的耕耘者对自己大半生劳作的切实的总结,是一位先行者留给后来人的极可宝贵的经验之谈,是一位探索者对创造有屮国特色的歌剧的殷殷期望。在六十年漫长的路上,他留下了坚实的脚印,留下了丰硕的果实,也留下了肺腑之言,足以引起每个关心中国歌剧之命运的人们深长思之。在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这四个字:“空谷足音”!是啊,在空寂的杳无人迹的深谷里,传来了脚步声,有一个人就在这山谷中踽踽而行……那是多么孤独而寂寞啊。一个人,在漫长的岁月里,从青年到老年,从绿鬓学子变成了皤然老翁,就在这望不到尽头的崎岖的路上摸索着、追求着,那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信念、一种不变的信念;是一种精神、一种献身的精神。为了这崇高的信念,倾尽毕生心血,成败得失在所不计,甚至这样做值不值得,是不是为人所理解,统统不去管它,不去想它,否则,他能往前迈出一步去吗?歌剧是寂寞的事业,尤其在中国,尤其在当今。这种寂寞,我觉得还不在于没有生前的显贵或身后的哀荣,恐扪更多的还在于内心,在于“知音难寻”,在于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不为人所理解的孤独。“人生斯世得一知己足矣”,年轻时不大理解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现在明白了。“……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是寂寞的。大凡先行的探索者总是寂寞的,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探索中国革命之路时,也说过:“我们深感寂寞。”富有探索精祌的艺术家的这种寂寞感,古往今来真是举不胜举,中国如此,外中一开始就提到那只冻死在高山顶上的豹子:“豹子到这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海明威似乎也是寂寞的,他也许认为自己一生都在寻找,但不甚为人所理解,如同那只爬到山顶终于献出生命的豹子。陈紫当然也是寂寞的。他写了大半辈子歌剧,晚年的时光大半消磨在剑侠小说之中。记得有一天,他突然要我帮他査找一下徐渭的一首题墨葡萄的诗:“半生落魄己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屮。”我当然知道,他为什么要找徐渭这几句孤寂的诗。然而,他心中的火并没有熄灭,他仍在关心着中国歌剧的命运,在思考着歌剧创作的种种,即使在病巾,也未能忘却。眼前的这篇谈话录便是他发出的思想火花。平心而论,陈紫一生对屮国歌剧的探索足成功的。他应算是个成功者,这冇他大量成功的歌剧作品作证明。在中国歌剧界,似乎还没有人像他写了这么多有分量的歌剧。这种成功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既属于陈紫个人又带有某些规律性的特点,依我之见,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探索的起点高。这包括两点:才能和方向。前者属于个人,后者则带有共性。陈紫是个天赋很高、极其聪明的人。他城览群书,几乎过目不忘。至今对年轻时看过的许多小说的内容都还清楚地记得。他兴趣广泛,除咅乐、文学之外,对艺术的诸多门类,如书法、绘画、戏曲、舞蹈等都曾经涉猎,不是名家,都是行家。他的健谈与博学使他得了个“废协主席”的雅号。他以“杂家自命”,认为音乐并不是他唯一爱好。“无奈弄宫商”(《自嘲》诗),但就音乐修养来说,他早年学过声乐、拜过名师,到延安后乂“得天独厚”地当了音乐资料保管员,大量接触了包括歌剧在内的西洋古典音乐。陈紫又是公认的很懂戏的作曲家,堪称为“戏篓子”。前不久,他还津津乐道地对我谈起了《缀白裘》屮的段子,如数家珍。他对屮国戏曲确实很下了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