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昌臻老法师2006年10月佛七开示按四川乐至报国寺2006秋季佛七(第一期)于10月1日-7日成功举行。10月2日晚上、10月3日下午连续两天,昌臻老法师亲到念佛堂为众开示。言辞恳切、谆谆教诲,普发真切信愿,确确求生净土。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是乘愿再来的人。弘一大师称之为三百年少见的高僧,并恳求为弟子。印祖一生专修专弘净宗,皈依者五十余万人。《文钞》广传海内外,影响深远。被尊为净宗十三祖。印祖这首偈语,是对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那首偈语(“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的继承和发展,是末法众生专修念佛法门的纲领,是念佛人今生了生死的捷径。偈语说: 真为生死——(学佛的目的) 发菩提心——(学佛的动力) 老实念佛——(念佛的要领) 求生净土——(了生死的捷径) 我们要想今生了生死,生净土,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依教奉行。下面分四点讲:一、真为生死——学佛的目的我们学佛究竟为了什么?在佛教徒中,不少人对这个问题认识模糊,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一般人学佛的目的,常见的有三种: 1、为求消灾免难,保家庭平安这也是合情理的要求。佛是众生慈父,如小孩遇到危险必定唤父母,众生遇灾难,佛菩萨自然来救。《普门品》说,水、火、刀兵、强盗等灾难,只要称念观音菩萨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印祖说:“一切事情都可念佛求保佑,求得到解决。除了做坏事。”特别是我们生在末法时代的众生,各种灾难,层出不穷。许多人正是因为这样祈求而使灾难消除,得到利益,才对佛法生起信心。但,必须认识,佛陀出世度众生的目的不是这个,这只是教化众生的方便法门。“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让我们凡夫先尝点甜头,生起信心,进一步才提高到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度众生的境界。这就明白,求消灾免难并非不可以;但如当作学佛的目的,就错了。好像把一个价值连城的宝珠,换个糖吃,这太不合算了。 2、为求无病无痛,健康长寿。病苦,对我们的折磨很厉害。不少人因受病苦,而信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疾病解除,增强信心;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得到健康长寿。等等。这是什么道理?一句弥陀,叫做“阿伽陀”药,是万病总持的特效药。还有,学佛人清心寡欲,饮食清淡,思想包袱轻,免疫功能强,再加上平时种戒杀、放生等善因,必定获得疾病消除,健康长寿的福报。但,这只算是学佛的副产品,并不是学佛的目的,更不是佛陀度众生的本意。纵然你活到120岁,不能了生死,出轮回。有什么用呢? 3、求世间福报,有的求今生享福,有的求来生的福报。有些人感到人生太苦,实在不想再活下去,想好好修来世,下一世才有好日子过。有这种想法的人,从根本上说,对于人生的苦,轮回的苦,并没搞清楚。还想下一世来享福,这太糊涂,也太危险了。因为,你今生修福德,来世享福报。福报愈大,造的恶业(杀、盗、淫)也越大。享福即消福,到第三世,福报享完了,恶业造就了,你就到三恶道去受报。所以,叫它“三世怨”,第一世,修福德;第二世,享福报(造业、消福);第三世,堕三途,受恶报。我们修念佛法门的人,当然要修福德(念佛是正行,修福德是助行),没有福德也不能往生。还有,印祖教导说:“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福报是往生资粮),则所得世间福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