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3/2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年级下册语文《玲玲的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能正确书写生字。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3、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与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难点:明白生活中只有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三、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浅显,一读就懂。学****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四、教材分析《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网络教室;2、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六、教学思路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如果按照课文的写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教学,课文就会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开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线,让这根线串通整节课,然后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人物情感的变化展开教学。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文中人物角色的办法去思考问题,展开想像,练****表达。通过深入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拓展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学****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的事情和自己的处理办法等谈感受,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七、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 1、我们继续学****第25课《玲玲的画》。 2、首先让我们观看课文动画,回忆一下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情。) 3、同学们,开始玲玲对她的画非常满意,当画被弄脏了的时候,她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声哭了起来),后来当她把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小花狗之后,她又怎样?——满意地笑了。(边说边板书:满意——哭了——笑了)这正是课文中玲玲心情的变化。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盛的变化1、请同学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1)“端详”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学生往往把这里的“端”字还理解成“举”、“拿”的意思。要引导学生明白“端详”就是仔细地看的意思。) (2)玲玲是怎样仔细地看?(满意地仔细看;) (3)谁能做出满意地端详的样子?动作表演帮助理解词语,同学们能读出玲玲的满意吗?齐读这句话。2、我听出玲玲的确很满意,可她为什么又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