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如何提升竞争力.doc

格式:doc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如何提升竞争力.doc

上传人:endfrs 2015/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如何提升竞争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哈佛经典:塑造战略的五种力量
——迈克尔·波特再论“五力模型”
作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
 
1979年,年轻的经济学家、副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一文,这是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此文点燃了战略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波特将他在经济研究领域卓绝的严谨态度,带到了企业、地区、国家,以及最近的医疗保健和慈善事业等领域的竞争战略研究中。“波特五力模型”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学术研究和商业实践。最近,在哈佛商学院教授扬·里夫金(Jan Rivkin)和多年同事琼·马格雷塔(Joan Magretta)的鼓励和帮助下,波特再次肯定、更新和扩充了那篇经典文章。在这篇新作中他还指出了人们的常见误区,为模型使用者提供了实践指导,并深入分析了五力模型对当今企业战略的重要意义。
 
战略制定者的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认识和应对竞争。然而,企业管理者对竞争的界定往往过于狭窄,就好像竞争只发生在当前的直接竞争者之间。事实上,参与利润争夺的不仅仅是现有的行业对手,还包括其他4种竞争力量——客户、供应商、潜在进入者和替代产品。这5种力量扩大了竞争范围,界定了行业结构,也决定了一个行业内竞争互动的本质。
虽然从表面上看,每个行业各不相同,比如,全球汽车行业与全球艺术品市场或欧洲严格管制的医疗保健服务行业,它们看起来并无共同之处,但是决定其获利能力的基本因素却是一致的。若想了解这三个行业的竞争状况和获利能力,都必须从五大力量入手来分析行业的基本结构。
(参见图“决定行业竞争的五大力量”)
如果五种力量都很强势,就像在航空、纺织、酒店等行业中表现的那样,那么就很难有哪家公司能获得不错的投资回报。如果这些力量较为温和,就像在软件、软饮料、化妆品等行业中那样,那么许多公司都能赢利。无论一个行业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是刚刚兴起还是成熟已久,科技含量是高还是低,受管制还是不受管制,其竞争格局和获利能力都是靠行业结构推动的。影响一个行业短期获利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天气和商业周期等等,但是决定一个行业长期获利能力的则一定是行业结构,而它是通过五大竞争力量来体现的。
(参见副栏“行业获利能力差异”)  
行业获利能力差异
 
不同行业的平均资本回报率(rturn on invested capital ROIC)存在很大差异。例如,1992年至2006年期间,美国各行业的平均投资资本回报率从最低的0,甚至为负数,到最高超过50%。平均资本回报率最高的是软饮料、预包装软件等行业,它们大获利能力几乎是同期航空业的7倍。
 
    了解了这些竞争力量及其内在成因,我们就能发现某一个行业当前获利能力的来源,并获得一个指导性框架,以此来预测和改变行业的长期竞争格局和获利能力。战略制定者在考虑竞争问题时,不但要考虑公司的自身定位,同时也要对行业结构予以周密的思索,因为只有了解了行业结构,才能进行有效的战略定位。我们会发现,抵御竞争对手,并使它们朝着有利于自己公司的方向发展,对于企业战略至关重要。
 
决定竞争格局的五大力量
在不同行业,五大力量的构成各不相同。在商用飞机市场,强势力量是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和波音公司(Boeing)两大制造巨头之间的激烈对抗,以及签下飞机大订单的航空公司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而进入威胁(threat of entry)、替代品威胁(threat of substitute)以及供应商议价能力较为温和。在影院行业,替代娱乐方式的激增,以及制片商和发行商的议价能力是重要的竞争力量,因为在这个行业,关键的投入要素——电影影片——是由他们提供的。
最强势的竞争力量决定了一个行业的获利能力,所以它也是战略制定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哪种力量最为显著,并不总是那么容易看到。
例如,大宗货品行业内的对抗程度往往非常激烈,但是这可能并不是行业获利能力的制约因素。摄影胶片行业的利润之所以低,是因为出现了一种更好的替代品。数字摄影技术刚一出现,世界领先的胶片厂商柯达(Kodak)和富士(Fuji)就明白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应对替代品就成为头等战略大事。
行业结构包含一系列经济和技术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每一种竞争力量的强度。接下来,我忙将从一家已拥有一定市场份额或已在行业内立足的公司的角度来探讨这些驱动因素。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分析方法,了解潜在进入者面临的挑战。
新进入者威胁新进入某行业的企业总会带来新的产能,并意欲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就给价格、成本,以及投资比率这些竞争必要元素带来了压力。尤其是当新进入者从其他市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