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宋才发: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思想的嬗变.doc

格式:doc   大小:1,50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宋才发: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思想的嬗变.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3/22 文件大小:1.4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宋才发: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思想的嬗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宋才发: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思想的嬗变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和货币思想的嬗变宋才发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最大贡献之一,是由产品经济向商品、市场经济的转变。他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十月革命前、“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嬗变。列宁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一、对未来社会“取消商品货币”理论的认同马克思恩格斯是以当时英国等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典型来研究未来社会的。他们预计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新社会,将随着公有制的实现而消灭商品生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一系列价值范畴,甚至连简单的“产品交换”也不复存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并论证了这一理论。他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是公有的生产,不具有商品生产的形式,“货币资本会完全消失,因而,货币资本所引起的交易上的伪装也会消失。”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卷,第350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进一步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10页。即是说,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劳动产品已不具有商品的性质。恩格斯后来在《反杜林论》中则更确切地认定:“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卷,第323页。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确实设想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可以直接实行产品分配,而不需要商品和货币关系。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是持这一观点的。十月革命前列宁在制定社会主义革命经济纲领时,曾考虑过“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对社会进行改造的问题。譬如在《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一文中,就规定把所有银行合并成为一个国家银行,监督和调节银行业务,强制中小企业辛迪加化,强迫全体居民组成消费合作社,等等。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初期,他在具体贯彻革命经济纲领时,曾特别注意在经济工作中实际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如在十月革命后的头一个月宣布:用加工工业的产品交换粮食,对生产实行严格的监督和统计,并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的开端。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这篇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纲领中,列宁还曾提出过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的具体措施,即国家监督和调节商品交换,发展合作社,同投机倒把作斗争,健全财政制度,调整货币流通,建立苏维埃信贷系统,等等。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列宁终究认定商品货币关系同社会主义的本性是不相容的,至多不过“利用”而已。诚如他早在1894年所说:“须知要组织没有企业主参加的大生产,首先就必须消灭社会经济的商品组织,代之以公社的共产主义的组织,那时调节生产的就不像现在这样的市场,而是生产者自己,是工人社会本身”。1《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第1版,第1卷,第225页。列宁在这个阶段对商品货币认识的主导观点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都是按照“社会主义=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