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绍兴石宕.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绍兴石宕.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3/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绍兴石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袁绍兴石宕荿沈卫莉蒄采石大山下石宕,这个名字的由来带有绍兴方言色彩,从它的功能和规模看,就是石料场。绍兴人又叫石塘或石荡。为何叫石宕,因为开采石头时,采石工人要系身而下,悬空作业。这种姿态,绍兴人叫“宕”,故称“石宕”。采石场一般开凿后,会像东湖那样形成一个池塘,因此也叫做石荡或者石塘。芅绍兴多采石场,皆系我市的石料底子好。根据地质学家调研,吼山、东湖等地的岩石成分比较简单,以火山玻璃和火山灰为主,结构比较紧密,性脆易劈,抗压性能好,耐磨耐蚀。这些岩石基本没遭受后期的热液蚀变,较好保留原来岩石的物质成分。薂绍兴石宕成地带分布,总体来说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的石宕在东湖、荛门山、坝口一带,西路石宕主要在柯山、马鞍山、下方桥羊山等处。***石宕的用途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用来铺地、建造河坎、修筑踏道,这种板材较为粗大,叫板宕。另一种名为细石宕,在细石宕上,石匠可以精雕细刻,主要用在桥梁石、柱石上。螆石宕的规模一般不大,10人至30人,古代属于私有制,为一个宕主所有,由宕主雇工开采。蚄石宕由两种形式,一种是露天石宕,比较典型的是东湖、羊山、柯岩,即从上向下敞开式开凿。另一种是洞穴石宕,打开一片洞,由洞内向四周开凿,如柯桥蝙蝠洞、新昌石宕村的洞林等。莂露天石宕的采凿过程,先用铁凿等工具打洞,几个洞连在一起,形成一块用材大小的石料基础。然后用杠杆原理,用抬、铲等方式把一层石料揭下来。宋代以后,随着***技术的成熟,这一过程逐渐用凿洞打炮取代。揭下来的石料,按需要进行开凿,或长或园或弯。由于绍兴本地采石较多,除了自用外,也经常外销到邻县。一般来讲,一座山可以开凿一二十丈,如不渗水,还可继续开采。但实际上常常会有渗水或者积水现象。如水量多,面积大,只能停止开采,成为一个弃石宕,时间一长,历经风吹雨打,就成了像东湖那样的石水塘。芈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规矩。由于采石的风险大,需谨慎从事。每个石宕开采前,石宕主都会带领石工们祭祀山神和石宕菩萨。采石时,女子不得入内,石工们也不可能大声喧闹。羅石宕沉浮一篇石宕史,两本绍兴城市史。石头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它的发展与绍兴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肃绍兴文理学院老教授钱茂竹告诉记者,绍兴大规模的开采与绍兴的水利工程有关。石宕的开采兴起于东汉时代。根据《》记载,东汉时期,绍兴建设回涌湖就大量使用石料。回涌湖在今绍兴越城区陵禹乡葛山两侧,东坝长500米,西坝长600米,是浙江省最早建成的高坝中型水库,主要用于防洪。坝高18米,用土夯筑,但在不少地方用到条石、块石。这些石料都是从当时的石宕开凿出来的。袈马臻的鉴湖工程,拉开了绍兴石宕开采的繁荣序幕。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郡太守马臻根据回涌湖的经验,开始了鉴湖工程。鉴湖工程主要就是筑堤拦湖,湖堤从今天的上虞樟塘乡到绍兴县钱清镇,,。这个浩大的水利工程少不了石头,特别是筑斗门开闸建堰造阴沟,都需要整块的石料。据记载,鉴湖所用的石料,主要是东湖、荛门山的石宕开采。芀随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浙东运河、唐代的海塘建设等都用到大量石料。芇到了明代,三江闸的兴建将绍兴石宕的发展推向了另一个高潮。明嘉庆十五年(1536年),绍兴太守汤绍恩用九个月时间,完成了当时著名的水利工程三江闸。闸长108米、,全闸均由大石砌筑。这些石料均来自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