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绿色建筑.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绿色建筑.doc

上传人:980853275 2019/3/24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绿色建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绿色建筑”内涵及其工程实例剖析:l3d/f"`,B  `2m&u(R']3O4T&j  ?比较定性,讲的是住宅建筑。;,并在设计中,吸收民居中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沼气等)的观念,充分应用已有的节能技术,大幅度地改善民居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为民族地区创造美好的家园。8Q+n5c%r$}.v4m)u&e,A0l6}"|1L#N6I4w2.    城市绿色节能建筑推广的有关问题  g3_9r7a  n8K3R+N/W,U#N-B6K分析了四个问题:,G5b2B5n8Q%H8P7f+p一、    制度化问题3F/{*I&i&y二、    建筑师和业主观念的转变  a"I&J%m%{6f&M#p三、    探索可行的建筑模式&f$F3i2p5@(W)E&k;e1B四、    “适宜”问题与评估+^%I-G'T"D-~:f%:I9|0_:|8M&s在thecityofhistory(1961)一书中,作者lewismumford写道:“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将权利变成形式、能源变成文化、死的材料变成生动的艺术品、生物的繁殖变成社会的创造力,如果没有创新的制度和系统与现代人巨大的能源要求相适应,这些功能就不会实现。”:W-`,]9Z2I1A!]5Y*U&U;]2g$\2s在二十世纪和平时期,特别是二战以后,现代建筑利用工业技术为人类建造理想的生活环境,对解决工业革命后的城市爆炸、居住、失业等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工业社会对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在建筑行为上的后果也十分明显。全球50%的能源消耗于建筑,这些能源主要来自于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并且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  因而,60年代兴起了绿色主义,并开始与建筑学结合。人们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出“零能耗”建筑。建筑从场地获取能源,由传统的能源消耗者变成生产者。这样,能源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情况将会逆转,城市通过自己生产与输出能源向大自然偿还它的债务。;U'O&z)]#b0X,y:C)l:W2K;X9r3[目前绿色建筑的探索大致有两个方向:;];v0f1A9H'I,E&[  _&p5L/r"J1S其一,偏重于采用地方材料、传统技术。这种绿色建筑十分接近自然,具有乡土性。它包括两类:(1)处在现有的生活方式与设计规范之内简单易行的绿色建筑,多为乡村住宅。(2)形态有机随意,关注意境,体现传统文化,个性较强c如:澳大利亚的卡塔丘塔文化中心。以上建筑适合于乡村和城乡结合地区,基本不适于在城市地区推广。比如,它们的功能一般比较简单,可以来用传统的结构、材料,但对于功能复杂、综合的公共建筑,则可能不适合。另外,在现代社会中采用传统材料与形式,在人们的心理上究竟达到何种容许程度也是难以确定的。+k#z+r4d&q,m$E3A4X-}'S'd3j(@;N)j6z其二,多出现于高密度的城市公共建筑中,特点在于以工业为基础,体现对现代建筑的修正与深化。这种趋势从传统与自然界获得启发,方法上具有理性与普遍性,技术的容量大。正是它们具有工业化的起点,因此很容易用上各种生态技术、各种建筑材料,并易于形成可推广的模式。萨克塞在,《生态哲学》中提出:“如果说生态学有前途的话,那末只能以工业的形式,而工业如果有前途的话,也只能成为生态学的工业”。!A*t'K0L2B#I9{1Y1g&A)w+N4h5[3w目前此类建筑围绕能源的利用与节约,总结起来具有这样的模式:"?+y$n'g'V:h(z$N,B:f+(一)尽可能利用环境能源(Ambientenergy)减少矿物能的消耗量。例如使用太阳能采集器,夏季制冷,冬季为室内提供补偿热量,提供热水等。"I"F2k!O9b  W(A$M+j0@&v'U:z6v8X3m1l(二)以建筑布局结构本身形成一个良好的能量循环系统,内部设通高中庭,其它空间围绕布置。或设共享的室内外过渡空间,这是设计中节能的关键。中庭覆以玻璃,视觉通透,其顶部和底部可以开闭,夏季打开,利用烟囱效应促进空气流通,带走热气,防止持续日晒造成的升温,加快废气排出。冬季白天关闭接受太阳热量成为暖房(非热带地区)。这种做法可充分自然采光,阳光深入建筑内部。采光量可根据需要对遮阳板进行调节,并且在公共建筑中,这里是视觉与活动的中心。,\:J1S#K-b*C;A  D1X#F'^+j:?(三)建筑外表担任隔绝外界环境,促使空气循环与呼吸、能量传送与交换等功能。传统上在外表做遮阳隔热设计,设遮阳板,设凹入的空中庭园,通过自然光线下阴影效果的塑造,形成充满层次感与表现力的建筑形象;现多采用“双层外表面”的处理方法,形成“缓冲区”和“呼吸区”,与上面(二)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