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财政货币政策.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财政货币政策.doc

上传人:pppccc8 2019/3/25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财政货币政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对流动性过剩的财政货币政策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在金融领域的表现为货币增幅过大和存贷差过大,XX年末金融机构存贷差达到11万亿元,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外汇占款在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的比率高达24%,三年之内我国的房地产价格翻了一番多。流动性过剩还表现在股票市场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A股股票价格指数从1000点左右蹿升至XX年9月的5300点左右,市盈率超过100倍。如果任流动性继续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引发货币经济危机。,以抑制流动性过剩。一、国际流动性的涌入:流动性过剩的根源长期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上实行以“引进来”为主的方针,给外来投资以超国民的政策待遇,使得我国保持了长达13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在实行企业强制结汇的制度安排下,中央银行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投放大量的人民币基础货币,国家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我国贸易顺差屡创新高,由XX年的亿美元一路攀升至XX年的亿美元,XX年贸易顺差再增74%,达到创记录的亿美元;而5年来共吸收外来直接投资2966亿美元,仅H年外来直接投资额就达到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也从XX年末的2122亿美元上升到XX年末的10663亿美元,储备余额5年增加8541亿美元。中央银行因此而投放的基础货币近7万亿元人民币,XX年外汇占款占央行基础货币投放量的70%。由于国际贸易顺差持续多年不断放大,给具有投机性的国际游资提供了人民币升值信号,使得全球资本以各种名目: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战略投资,以各种身份:房地产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改头换面的对冲基金,一拨一拨涌进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收购兼并市场和股票市场。这些全球流动的资本一旦流进中国,使外汇积累不断上升的同时,也通过结汇把全球过剩的流动性输入了中国,M2或者Ml甚至两者同时增长,完成了国际流动性与中国流动性的接轨。根据国际流动性流入规模和资金投向特点,可将进入我国的国际流动性分为两个阶段:(一)xx〜n年:国际流动性成规模流入热门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资本流动呈现出外流的趋势。但是到了XX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出现了正值,这一数值反映了国际游资的流向,XX年的该数值为亿美元。这是资本流向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拐点__说明以中资为主的海外资金出现了有规模的回流迹象(图1)。这些资金“海归”的背景与中国新一轮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启动以及庞大的资金需求有关。这些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市场,并非一开始就是为了赌人民币升值,而是多数进入了中国主要快速增长的热门行业、资产流动性较强的投资领域,如储蓄存款、房地产、艺术品拍卖市场等。图1:1985〜n年中国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变动情况图2:〜年中国外汇储备情况从XX年开始,国际流动性涌入已带有明显的等待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此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呈现出了奇异的增长趋势,XX年和XX年的第四季度尤其明显(见图2)。这些资金己经开始改变了XX年进入中国后的走向,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表示出极大青睐。以上海为例,央行XX年公布的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称,n年前11个月涌入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境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