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我们党的千秋事业增添了新生力量和提供了组织保障。但纵观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历程,审视现状,不难发现,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一、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一)用人观念不够新。这是影响培养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最大障碍。一是论资排辈的思想。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把资历绝对化,比资历,排辈份,轻能力,认为年龄大的同志没有功劳有苦劳,使得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因资历较浅而难以得到提拔重用。二是求全责备的思想。看年轻干部缺点多,不足多,小节多,以偏盖全,总是要求年轻干部各方面出类拔萃,求全责备造成因瑕掩玉。三是死抠台阶的思想。将台阶问题教条化,把台阶搞得过多过细,甚至人为的设置一些不必要的台阶,致使有的年轻干部在一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年甚至十多年,锐气磨尽,机遇丧尽。四是平衡照顾的思想。在选配干部时,认为年轻干部以后还有机会,让优秀年轻干部让一让,而那些年龄大的干部即将退居二线,辛苦了一辈子,退休前予以提拔,搞平衡、搞安慰,致使优秀的年轻干部人才无法脱颖而出,多年庸庸碌碌的“媳妇”却能熬成“婆婆”。(二)工作机制不够活。这是影响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根本原因。一是缺乏一个长远的目标与计划。在实际的培养选拔任用上往往缺少一系列相关的计划与实施纲要,目标不够明、思路不够清,缺乏操作性、针对性和政策执行的连惯性。选拔任用年轻干部往往只在换届或上级要求时,做为阶段性、突击性的工作来抓,缺乏长远性和主动性。二是没有形成后备干部备用结合机制。后备干部的“备”就是为了“用”,但就整个后备干部队伍来说,由于受职数、任职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造成一部分后备干部后备多年却一直得不到提拔使用,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干部对组织的信任,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后备干部队伍在管理上难度增大。三是发现培养机制不健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虽然近年来在选拔年轻干部时,也采取了诸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但委任制仍然是选拔干部的主要方式,况且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条件也常常因种种原因被严格限定,这离我们真正的不拘一格降人材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伯乐”不常有的跟本原因还是“赛马”的机制不健全。四是使用机制不能正常运行。部分单位和个人不敢大胆使
用年轻干部,怕他们没有经验,容易犯错误,不敢放在关键岗位上锻炼和考验,即使任职也是一个虚职或闲职,错位使用。年轻干部所具备的知识一般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实际使用上,往往对年轻干部不加区分地盲目使用,不能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三)自身素质不够高。这是影响干部队伍年轻化的直接原因。目前,相当一部分年轻干部出生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都属于“离开家门进校门,走出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生活在经济相对富裕、环境相对舒适的社会和家庭里,普遍存在吃苦奉献精神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加上一些单位党组织对年轻干部培养锻炼不够,要求不严,造成现有的个别年轻干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对眼前的、现实的成就比较看重,缺乏长远的、发展的打算。刚开始工作干劲十足,一遇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斗志。有的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