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以专业定学校 
    从专业角度选择学校,还是从学校的角度选择专业?通常来说,考生在考研
报名时,首先会选择好学校,其次会选择差点学校的好专业。但是,据了解,有
关高校研究生导师介绍,考生要把专业选择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在此建议考生,
在定报考院校时,先选定专业,从专业的角度选择学校。因为研究生教育同本科
教育不同,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是向高度专业化的过渡。考生报考
时选择的专业可能会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产生重大影响,并伴随自己终身。 
    以兴趣定专业 
    那么考生应该如何选定专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兴趣,自己对
什么专业最感兴趣,对什么专业了解最多,对哪方的研究领域最擅长,以后想从
事哪方面工作。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即
使最后失败了,也算是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过程中也会得到宝贵的经验。 
    对所报考专业是否有基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所报考本科所学专业,
而有些实力不俗的考生凭着自己对某些学科的兴趣选择跨学科报考,这些都值得
提倡。例如:有些考生本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对国际贸易专业感兴趣,经过
长期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最终成功跨专业考研。 
    选专业看需求 
    社会需求也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因素。陆教授说,现在有些研究生
专业虽然社会认可度高,但随着该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就会呈现
递减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
的专业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 
    从近几年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生多集中于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法律、企
业管理、金融、通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待遇高、需求大,但社会需
求量较前几年明显“缩水”。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专业,如信用管理专业、
资产评估专业等,却悄悄地“火”了起来,社会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备考难易程度 
    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 
    一、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
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
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 
    二、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
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
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
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
点可能差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时获得。  
    三、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
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
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
试的难度就越大。 
    四、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
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
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