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失败的公开课—略读课文《半截蜡烛》例谈阆中市城北小学校任芙蓉开学不久,我接到学校教科室的通知,作为语文教研员的我要为全校语文老师上一堂公开课,目的是为了深入推进有效课堂的改革。接到任务后,我陷入了深思。每次公开课都要花掉大量的时间准备,大到教学思路的设计,课件的制做;小到每一个问题的引导需要几个同学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后如何正确的评价等,我都要考虑周全,力求做到完美。但是公开课后和老师们闲聊时却总会听到他们说:“公开课的课堂可谓好戏连台,气氛活跃,教师演绎精彩,学生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可是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却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这只是中看不中用的做秀罢了!”难道我这次也像往常一样,费尽心思准备一堂老师们并无多少兴趣的“公开课”吗?举行公开课的目的是要对常态课起到一个良性的促进作用。我为什么不尝试让公开课向常态课回归呢?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便根据自己的上课进度,在上课前两天着手准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半截蜡烛》的教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设计上我初略地确定了这样的几个步骤: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德军纳粹的罪行以及二战相关资料。二,引导学生感受半截蜡烛的重要性。最后,学生交流讨论: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课件的准备也极其简单,四张插有文字的幻灯片。我想:这不正好体现了真真实实教语文,将课改理念引入常态课吗?上课开始了,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我努力地引导,适时地点拨,学生也随着我的引导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这一问题学生还正在讨论时,一节课的时间便匆匆结束了。我怀着沮丧的心情离开讲台。下午的评课活动开始了,会议室里老师们一反往日的沉默,纷纷对症下药。“教师语言不精炼,问题表述不明确,干扰了学生的发言”。“学生回答问题已经很清楚了,老师没有必要再重复,浪费时间”。“略读课文的教学,老师不敢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把略读课文处理得和精读课文没有什么区别,略读性毫无体现”。“学生质疑的问题很能够精彩,可是老师却无暇顾及,没有及时解决”……天哪!毛病铺天盖地而来,对一向在课堂教学上感觉不错的我打击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