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楹联知识--楹联的各自为对格.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楹联知识--楹联的各自为对格.doc

上传人:小点 2019/3/26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楹联知识--楹联的各自为对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蒇袆膄楹联知识--楹联的各自为对格袃羂腿●梁羽生蒀羆蕿古人****惯把对联悬挂在厅堂前部的柱子上,称为楹联。后来就变成了对联的别称,至今沿用。即使不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或柱上的联语,也都可以称为楹联了。芄莀芄 艿肅芄顾名思义,对联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对称。概括而言,对称可分三个方面:一、词性;二、虚实;三、平仄。即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实相对,合乎平仄规则。若再加上一条“切合题旨”,那就是评定对联优劣的四项原则了。蚅肂薀但在古今名联中,却往往会发现一些表现看来似乎并不对称的例子,尤其在词性和虚实方面。例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有个相应的对句:肈膅肆喜茫茫空阔无边;肆薀芇叹滚滚英雄谁在。肁芅莄 膃节羁“英雄”与“空阔”,一是名词,一是形容词,前者“实”,后者“虚”,论词性有如南辕北辙。袀莅螈 薄羄肅端方题黄鹤楼联:虿莅蒄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羅蒁莁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莇蒅膆 莅膃螄“登临”,动词;“日夜”,名词。亦是一虚一实。更有甚者,有江东才子之称的近代诗人杨云史,一度曾任北洋军阀陈光远的秘书,在某次的阵亡军士追悼会中写过这样一副挽联:蒀薅薄公等都游侠儿,我也有幽燕气,可怜北去滞兰成,听鼙鼓一声,怆然出涕;薂薁薈醉后摩挲长剑,闲来收拾残棋,惭愧西来依刘表,看春江万里,别有伤心。腿蚅羈 羃莃薃这是曾引起大风波的民初名联(因陈光远不知刘表是何人,误将汉末“八俊”之一的刘表当作让成都的刘璋,以为杨讥讽他,杨几遭杀身之祸)。在这副对联中,上联的“公等都游侠儿”与“我也有幽燕气”成对;下联的“醉后摩挲军长剑”与“闲来收拾残棋”成对。各自为对,不但下联可以完全不管上联的词性,甚至连句子结构的形式也不一样。如果对于楹联对称的格式只知其一(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不知其二(各自为对)的话,那就难免会引起疑惑,不解何以“公等”可对“醉后”,而“我也”竟然可对“闲来”了。由于初学者每多不知楹联的各自为对格式,这就引出一些笑话。一九九一年初,悉尼华埠的建德大厦征联,我和澳洲著名华裔作家李承基、赵大钝等人担任评判,获得冠军的一联是:羈聿蚄建始楼台,经营有道;莄螁罿德昭远近,童叟无欺。羁肈莆 螅蒃薆此联以“楼台”“远近”“经营”“童叟”四个联绵词作反常的实对虚、虚对实,互相匹配,既灵活,亦工致。末以“有道”回应“建”字,“无欺”回应“德”字,上下关照,章法严谨。故得标榜首。公布后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词性不相对称”,何以能获冠军。其实以“楼台”(名词)来对“远近”(形容词),和大观楼长联中的以“英雄”来对“空阔”相同;以“经营”(动词)来对“童叟”(名词),和端方题黄鹤楼联中的以“登临”来对“日夜”也是一样。经过解释,这个茶杯里的小风波也就告平静了。楹联的对称格式有正格,也有变格,正格是人所共知的上下联的相应词句成对,变格是上下联“两边各自成对”(或简称“各自为对”)。虽云变格,在古今名联中也是被普遍使用的,例子几乎俯拾即是。螀膈蚃 膆羁莀“各自为对”是没有限制的,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局部。如民初一副著名的讽骂袁世凯的挽联:蕿芈肈总统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芃蚃莅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帝意耶?芈莈螃 蚄肀螁这是整体的两边,各自成对。即上联的“总统府”与“新华宫”成对,“生于是”与“死于是”成对;下联的“拥戴书”与“劝进表”成对,“民意耶”与“帝意耶”成对,而不是用“总统府”来对“拥戴书”的。局部的两边各自成对,那更是不拘一格了。它可以是联中的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当中的一部份。莁蒈薆 肄袂膄整个句子的各自为对,除了上面所举的杨云史挽阵亡军士一联外,还可以再举两个著名的例子。聿薈袃杨度挽梁启超联:蒅芀膂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袈蚈芈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薂羂*** 蚇蚈羃这是运用成语的两边各自成对。上联的“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成对,下联的“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成对。如果严格讲究词性,“成固欣然”与“败亦可喜”,“人皆欲杀”与“我独怜才”也不能算是对得工整,但因句子的架构相同,在对联艺术中称为“宽对”,这个对称也是可以成立的。又如广州大同酒家的嵌字联:羃蒀艿大包易卖,大钱难捞,针鼻削铁,只向微中取利;蚀螇羀同父来少,同子来多,檐前滴水,几曾见过倒流。莄膂羆 葿袇肃这也是上下联中,各有一个句子是用“两旁各自成对”格的。即上联的“大包易卖”与“大钱难捞”成对,下联的“同父来少”与“同子来多”成对。同时这也是架构相同的宽对。螅蚀蚀 芈羇蒇局部的各自为对也可以是一个句子当中的一部分。如龚鼎孳题北京某剧楼联:膆莂螄大千秋色在眉头,看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芁肇膃五万春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睡昆仑。莃肃肀 肀***腿上联的“翠暖珠香”,下联的“丁歌甲舞”各自为对。即以“翠暖”来对“珠香”,“丁歌”来对“甲舞”。螃薁蒃 螈芇芃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