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一班“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活动方案一、,尝试按标记给垃圾进行分类。 ,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二、活动准备 ,如香蕉皮、废纸盒、空易拉罐、矿泉水瓶、酒瓶等。 ,上贴3种标志。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活动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在随地丢垃圾的地方走走,提问:"你们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师:"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这种垃圾,你觉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 3)引导小朋友尝试发言。幼:应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教师:"对,我们就应该把这些垃圾宝宝放到垃圾桶里,把它们送回家!" 2、认识垃圾分类的标记。 1)教师展示垃圾宝宝的"家"。 2)尝试让幼儿说说这些图示分别表示什么,教师并进行一定的引导。教师:"你们看,这就是垃圾宝宝的家---垃圾桶,你们认识它们吗?"让幼儿说说。教师:"小朋友们真棒,都认识了这些标记,接下来我们每人选一个垃圾宝宝,把它送回家。" 3、垃圾分类 1)幼儿第一次操作:垃圾分类 2)检查分类情况。 3)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垃圾宝宝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家。" (教师与幼儿一起看,不对的进行讨论,应该放在哪里。) 4)教师:这个桶里面是纸张,它是纸张宝宝的家;这个是塑料袋,它是塑料宝宝的家;是果皮,它是果皮宝宝的家;里面是金属,    它是金属宝宝的家。 5)幼儿第二次操作:垃圾分类教师:"现在这些垃圾宝宝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你们看那边还有许多垃圾,我们把它们也送回家吧。" (幼儿自由选择垃圾,然后一个一个的对垃圾进行分类,教师一旁指导。) 4、教师小结。 1)教师:"垃圾宝宝都已经送回家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把这些垃圾一个个分开有什么用呢?" 邀请幼儿尝试回答。2)教师:"那让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垃圾分类是很重要的,比如喝过的易拉罐可以制作笔盒;废纸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纸,小朋友们可以继续画画、写字;塑料瓶也可以再加工变成新的,再灌水;还有这些果皮就被埋在地底下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干干净净的,也让我们的清洁工叔叔阿姨们减少了工作量。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平时不要乱扔垃圾(尝试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子),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能!)那让我们一起从今天做起。方案一:社区活动孩子通过观察日常的垃圾种类,同家长一起用绘画的形式对自家垃圾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从家庭开始)2、教师带孩子参观社区中的分类垃圾桶,拍照做资料;(走进社会)(1)再次了解垃圾的分类(2)感受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的氛围(3)观察分类垃圾桶的样子,谈谈和以往垃圾桶的不同之处3、教育活动—垃圾的分类(回到幼儿园)垃圾的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4、教育活动—制作班级垃圾桶准备:大小不同得纸盒等用具(1)讨论班级日常的垃圾种类(2)根据垃圾的大小选择不同得纸盒作垃圾的容器(3)讨论如何用纸盒作垃圾桶(方便、卫生、结实)(4)分组制作,体现科学有序的合作过程。有分工,各自根据能力的强弱制作。方案二:跳蚤市场一、活动目标:1、了解举办跳蚤市场的意义,愿意将自己的旧物品与同伴分享、交换,懂得爱惜物品,珍惜资源,废旧物品再利用。2、体验公平买卖的乐趣,培养初步的理财意识。3、培养语言表达力和计算能力、社交能力。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进行礼貌交往。(活动中通过语言交流换到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