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安阳文峰区宝莲寺镇总体规划(2014——2030).doc

格式:doc   大小:207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阳文峰区宝莲寺镇总体规划(2014——2030).doc

上传人:小点 2019/3/27 文件大小:20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阳文峰区宝莲寺镇总体规划(2014——2030).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4第三章区域协调规划 7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9第五章空间管制与城市发展方向 10第六章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3第七章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7第八章城区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9第九章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22第十章城区市政工程规划 23第十一章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29第十二章城区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规划 31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36第十四章规划实施 37附录2030年宝莲寺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38第一章总则为统筹城乡各项建设活动,促进宝莲寺镇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文峰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文峰区宝莲寺镇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称本规划)。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规[2003]119号)《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5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144号)《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112号)5、国家和河南省、安阳市其他有关法规和规范指导思想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紧凑型小城市。2、以“五个统筹”思想指导宝莲寺镇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统筹,提高宝莲寺镇整体经济实力,推动宝莲寺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以“1+4+2”都市圈发展为契机,在做好联系纽带作用的同时,强化宝莲寺镇区域交通优势及生态格局的保护。4、注重与安阳市主城区、汤阴县城及其羑里城整体风貌的控制,特别应注重中华路城市景观轴线的延续。5、尊重城区周边水体及绿廊资源本底,合理组织城市空间,实现自然资源与城市建设的完美结合。6、采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即TOD模式与安阳主城区及汤阴县城的联系,在公共交通换乘的枢纽集中开发居住、办公和商业文化设施,形成相对高强度开发的综合功能区,使公共交通的使用达到最大化。7、注重失地农民的转型问题,加快城乡统筹,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妥善解决好“三农”问题。8、突出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加强总体规划的综合调控职能。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4年—2030年近期:2014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规划区北起南林高速公路,南至羑河,西起京广铁路,东至宝莲寺镇行政边界。。。本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规划的地域层次本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规划区和城区两个层次。1、规划区,指本规划所确定的规划控制范围,。2、城区,指规划区内宝莲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关于强制性内容本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下划线的加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城市发展目标融入区域交通与产业分工网络,整合自身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对城市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保护自然资源,提升城市魅力,成为安阳市“两不三化”先行先试示范区;安阳市成为中原经济区北部重要城市的战略支撑点,晋冀鲁豫交界区联系交流、合作开放战略要点的优先发展区。最终建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功能复合城区。,三次产业比例约为3:50:47。规划期末,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总部基地和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集约式增长。城市化和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到2030年,城市化率达到100%,宝莲寺人口规模达到37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社会发展方面。社会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100%.城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以上。保障性住房建筑面积占全部住房的10%以上。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占城市交通投资比例近期达到40%。规划期内,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资源环境方面。生产和消费模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最终建成宜居环境。2030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全年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320天以上;环境噪声达标率高于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