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中医的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124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的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1723063821 2019/3/27 文件大小:1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的基础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主要特点有: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精气学说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死” ,植物的“生长化收藏”。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 阴阳学说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    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互生、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     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藏象学说   藏: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奇恒之府,通称为脏腑。象:一指“形象”,即脏腑的解剖型态;二指“征象”,即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三指“应像”,即脏腑相应于四时阴阳之象。     透过外在“象”的变化,以测知内在“藏”的生理病理状态,称为“从象测藏”。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脏腑”不单是解剖型态的概念,而是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在内的综合概念。  五脏:指肝、心、脾、肺、肾,一般笼统功能为“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一般笼统功能为“腐熟水榖[gǔ] 、分清泌浊、传化糟粕”。  奇恒之府: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生成源自先天与后天。禀受于父母的精气,称为“先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榖产生的水榖之气,合称为“后天之气”。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作用。 人体的气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称为“气机不调”。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气脱、气闭等。 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经络在中医学的重要性正如《扁鹊心书》所说:“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 病因学说《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分为三类:“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外所因、内所因、不内外因。近代则将病因分为五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当代理论的发展-三元医学理论    三元理论认为:“疾病万千,不离三元。何谓三元?毒郁虚”。      三元医学理论认识疾病,认为世界的万千疾病的病因、病机、辩证、治疗,不离三个字:“毒郁虚”。  毒就是有热了,上火了,血热了,湿热,伤风、伤寒了。有菌 性炎症、无菌性炎症,造成身体的肿胀、渗出、疼痛和器官损害坏死变性的改变。  郁就是身体的各种不流行、不通畅、即郁滞不通。包括气、血、痰、湿、食、水在体内造成的不畅或堵塞。气滞则胀,血滞则青或疼痛,痰阻则难咯或出现神志病变,湿盛则沉重,食积则不消,或大便

最近更新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含参考答案.. 4页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精品) 7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审定.. 4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新版) 5页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真题.. 7页

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调研卷及答案 7页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可.. 7页

新部编版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水平测试卷及答案(四.. 18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 6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4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 7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6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摸底考试及答.. 7页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带答案.. 5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摸底考试及答.. 6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检测及答案.. 11页

最新人教版年级语文上册单元题及答案(四篇) 19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可打.. 5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真题).. 7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7页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综合检测及答.. 7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精选) 6页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6页

最新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答.. 6页

最新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含答案 5页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6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模拟考试(及.. 6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下载.. 5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模拟考试【.. 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