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记金华双龙洞.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记金华双龙洞.doc

上传人:taotao0d 2019/3/28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记金华双龙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记金华的双龙洞》预****案姓名:_____评价等级:_____第一课时一、朗诵1、本课共有()、读通课文,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二、生字新词1、给下列生字和多音字注音。生子:浙()桐()簇()浓()臀()稍()额()擦()蜿()乳()据()源()多音字:走了一转()调()子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明艳、蜿蜒、盘曲而上、突兀等词语。3、搜集作者叶圣陶的资料。4、搜集双龙洞的资料,了解钟乳石、石笋、溶洞等。《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备课时间::2、24星期一导学目标1、学****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导学重点难点1、学****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学情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所以我们也要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观赏。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在观赏每一处景点时作者都是抓住什么景物来写的,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导学准备: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搜集有关石钟乳、石笋、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节次:8次一、课前谈话同学们,祖国的山川秀美,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瞧,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厦门鼓浪屿图片)这迷人的风光让我想起了一句诗文: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再看看一处美景(课件出示江西庐山图片),你看到这样的景致,能像老师刚才一样想起怎样的诗句呢?谈话时,课件出示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 二、揭示课题,反馈预****整体感知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 3、结合课前预****反馈预****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 小结:课前预****是学****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三、初读课文,学****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字新词,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词语)浙江 臀部 稍微 额角 蜿蜒 3、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4、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表达方式(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7自然段)2、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表达方式1、指名读,全班学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