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新型城镇化规划-天峡模式(精选).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型城镇化规划-天峡模式(精选).doc

上传人:weizifan339913 2015/10/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型城镇化规划-天峡模式(精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峡模式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推广案例
天峡模式是在“公司+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基础上,以节约用地、少投入多收入等为根本出发点,开创养鲟工厂在农村、车间在农户,农村办工业、农村变城镇的新型产业样本,打造“地上新城镇、地下鲟鱼城”的别致景观,将生态化工厂养殖、新型城镇化与农户生产经营特点相结合,开创了农村一、二、三产协同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模式。一是将工业化生产技术、生态农业与单个农户生产经营特点相结合,创造现代农业新架构。二是使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三是推动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四是深化“公司+协会+农户”产业机制。近年来,在天峡模式的带动下,宜都市红花套镇先后荣获了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百强乡镇、湖北省文明乡镇等称号,渔洋溪村也成为全省、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红花套镇城镇化率上升五个百分点,达到45%,高于全市其他乡镇。
据了解,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推广案例评选活动颁奖仪式和总结交流会将于近期召开。
附:宜都市“天峡模式”
地上新城镇·地下鲟鱼城
宜都,是湖北一个仅有40万人口的县级市,因地处长江与清江的交汇处闻名于世。近年来,宜都市围绕鲟鱼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出通过养鲟富民强市的天峡模式。
一、背景与起因
1、宜都市具有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基础。宜都市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区过渡地带,长江、清江、渔洋河境内流程150公里,渔业资源丰富,拥有长江鱼类资源120多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有中华鲟、白鲟、长江鲟、胭脂鱼、大鯢等,重要经济鱼类20余种。,现已全部利用,清江库区发展网箱养殖6500多个,。,,。
2、水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端品种,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有限。上世纪末,宜都市水产养殖生产结构、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基本雷同,大面积实施池塘养殖、网箱养殖,主导品种为传统四大家鱼,缺乏价格高、市场俏的高端品种,由于品种较单一、上市时间相对集中,导致产品价格偏低,造成养殖户经济效益不高,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不明显。
3、农户自发养殖规模小、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受资金、技术等因素限制,养殖区域较为分散,养殖规模不理想,专业精养鱼池面积不大,仅占养殖面积的7%,而且多数鱼池因年久失修而导致水位变浅、池埂变窄,不能稳产高产,同时存在灌排设备老化等问题,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鱼病、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养殖水产品的安全,2006年4-5月间,宜都市高坝洲库区养殖鮰鱼发生暴发性疾病,死亡鮰鱼80万斤,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万元;2007年8月,高坝洲库区渔业生产合作80多户社员所养的匙吻鲟在4天之内突然死亡80%,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万元。
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宜都市虽然拥有一批水产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但是龙头企业发展不够,企业规模和实力偏小,而且均以养殖和鲜销为主,水产品精深加工明显滞后,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5、原有养殖模式严重污染环境。原有的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密度过大,部分养殖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大量投饵、投肥,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不仅水产品质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