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药理学名词解释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是临床选药的基础。耐药性(抗药性):是指长期用药,导致某些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使药物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的现象。二重感染:是指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使体内敏感菌被抑制,而不敏感菌得以繁殖,引起新的感染,称为二次感染或菌群交替症。受体阻断药: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强,但无内在活性,能阻断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拮抗激动剂作用。首关效应(首过效应First-passeffect):指某些口服用药后经肠粘膜及肝脏被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的现象。首过消除:药物从胃肠道吸经门静脉系统到达全身血循环前,部分被胃肠壁细胞和肝脏代谢,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该作用称为首过消除。(同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血浆蛋白结合率:指治疗剂量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百分率。肝药酶诱导剂:指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加速药酶合成,能加速其他药代谢的药物。肝药酶抑制剂:指能抑制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能减慢其他药代谢的药物。肝肠循环:某些药物或代谢物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水解后,再吸收入血,这种胆汁排泄又重吸收的现象称肝肠循环。血浆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不良反应:用药后出现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是有害反应。稳态血药浓度:恒速恒量或按半衰期连续多次给药后经5个tl/2,药物吸收与消除速度达平衡,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在一定水平,称稳态血浓度(坪值)。耐受性:指患者连续用药后出现药效降低,需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应有效应。习惯性:连续用药停药后病人主观产生不满足感但无明显不适,只有继续用药的强烈愿望,也称精神依赖。成瘾性:反复应用某药后中断用药病人会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严重生理功能紊乱),须严格控制使用。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帕金森病: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通过血-脑屏障后,主要在纹状体突触前由多巴胺能神经末梢内L-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脱羧转化为多巴胺,补充纹状体内多巴胺不足,而发挥治疗作用。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形成多巴胺后,易引起外周不良反应。卡比多巴属外周脱羧酶抑剂,可抑制左旋多巴的外周脱羧作用,可明显增加左旋多巴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从而提高左旋多巴的治疗效果,减少外周不良反应。肾上腺素作用翻转: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能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为降压作用,称为肾上腺素作用翻转。此时,α受体兴奋时的血管收缩作用被取消,表现出β2受体兴奋时的血管扩张效应。化疗药物:指用于防治病原体和寄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量:临床用药的剂量。剂量:指一次给药后产生药物治疗作用的数量。极量:是由国家药典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也是医生用药选择剂量的最大限度。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实验动物(50%)死亡的剂量。安全范围:是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它表示药物的安全性,一般安全范围越大,用药越安全。药理学用上95%有效剂量(ED95)到5%中毒剂量(TD5)的距离来表示。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与作用机制的科学。药效动力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即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及药效和血药浓度消长的规律。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治疗作用:是指符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