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doc

上传人:小枷 2019/3/3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5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人教版)高中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与本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起分别介绍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因此,本框在全书中具有不容替代的重要的地位。它在第一、二单元介绍“文化的共性”的基础上,过渡到三、四单元介绍“中华文化”的个性所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本框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今后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而且能够为学生在学好语文、历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体现学科间的渗透性。蚅说教学目标蒀以新课程核心理念为指导,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识规律,确定本框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要使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及原因,重点培养学会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探究参与文化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自主合作意识和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从中获得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通过学****我们应该增强自豪感和认同感。薇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蚅重点:1、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膅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才能完整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点:2、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这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台湾回归祖国是可以而且是必然会实现的”。膁难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虿难点的依据:主要是思维上的难点,学生往往会将二者混为一谈。羇四、教学流程薄我设计了5个环节袁第一环节:情境导入螀根据背景我是这样解说的:2002年12月3日,伴着《***》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现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中华文化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呢?通过情境问题导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膆设计意图:通过感性直观的图片和音乐的渲染,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欲望。羃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蚁探究一:学生举例,教师引导感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中华文化。做到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广泛举例,可能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的等等。从丰富的内容中,引导学生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两方面来分析。根据图片学生会举出很多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范例,利用高三历史复****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把零散的范例归类,表格里有时间,成就,世界地位这三项,根据表格提出这三个问题。学生总结,形成观点。科学技术的特点不容易把握,我用这幅图片引入李冰的成名作都江堰。学生通过语文课文都江堰的学****可以说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最后我做了下面的小诗来总结:中华文化千古传,唐诗宋词元曲连,四大名著真名世,科学技术亦不凡!薈该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