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16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3/31 文件大小:1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新闻学“舆论反转”背后的反思 崔逾瑜匡志达“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随着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且社会矛盾尖锐的话题,引发了一幕幕舆论反转剧。所谓的舆论反转,是指面对一条新闻,一开始舆论都把矛头指向了某一方,可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的态度也在瞬间转向,让人猝不及防。当初言之凿凿的事件,突然180度颠覆的“舆情反转”,绝非是网络喧嚣酿出的偶然。舆论反转的背后,无疑消费的是媒体公信力。一、多起“舆论反转剧”搅动舆论场案例1:成都女司机当街遭暴打事件2015年5月3日下午,一条“女司机遭男司机当街暴打”的新闻出现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女子被暴打至脑震荡并骨折,身上多处淤青。当晚,出于对女司机“弱势”的怜悯,网络舆论对打人男子的批评呈铺天盖地之势。5月4日,打人男子行车记录仪视频曝光,女司机曾多次突然变道。两小时内,视频点击量上升数十万。有“网友”人肉出了被打女司机的违章信息,舆论转而指责女司机“活该”。5月5日,新浪网发起调查,%的人认为,该事件是女司机的责任。女司机从最初的“不相信全国人民都指责自己”,到11日发布“致歉信”,事件才平息。案例2:大连小伙开房就被抓事件2015年5月14日,浙江电视台《1818新闻眼》栏目报道了“男子开房就被抓”一事。当事人李某喊冤,大连警方将其身份证信息录错,各地警方均误认其为毒贩。16日,《杭州日报》报道称,记者向杭州警方证实,李某和那个“制毒贩毒”的是同一个人,并讽刺其为“影帝”。从同情到嘲讽,网友调转矛头,指责李某。还未喘气,剧情再次逆转。16日下午,大连警方承认,将李某身份证和照片误录成同名同姓的毒贩,并向李某当面道歉,更正误录信息。17日凌晨,《杭州日报》官微致歉,舆论一片哗然。案例3:西安医生手术室***事件2014年12月20日,新浪微博网友发布5张图片:医生在手术台上***,并摆出“V”手势。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官微最先转发,引发热议。21日,网友将矛头对准医生,批医生“医德去哪儿了”。面对舆论压力,西安市卫生局对涉事医生选择从重处罚。22日,涉事医生郑晓菊流泪发声:当天没吃没喝做了7个小时的手术,终于为患者保住左腿。加上手术室次日搬迁,拍照也算一个告别。此后,不少网友开始为医生喊冤,认为处罚太重,就连手术患者也表示不解。指责随之转向媒体,网友们质疑媒体不专业,加剧医患分歧。二、舆论反转现象的共同特点从一起起舆论反转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网上舆论爆发——真相逐渐还原——舆论发生反转——最初发布者或媒体遭讨伐,这也形成了舆论反转的共同特征。,第一时间发布文、图、影像等信息,形成极度近似真实的发布模式。不难看出,舆论事件从一开始,都是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即所谓的“有图有真相”。但现实是,新媒体时代下碎片化传播的图文、视频,常常遭遇片面呈现的窘境,即“有图未必有真相”,但致使公众进入先人为主的假设,旗帜鲜明地站在某一方。在“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舆情初期,微视频只是呈现了最后的暴力过程,之前女司机个人的危险行为完全被“忽略”,很自然地对男司机恶语相向。,更多信息浮出水面,事实被渐进还原,舆论随之反转。巴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