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帝国逢衰世 大才写残梦.doc

格式:doc   大小:16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帝国逢衰世 大才写残梦.doc

上传人:小点 2019/4/1 文件大小:1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帝国逢衰世 大才写残梦.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帝国逢衰世大才写残梦-历史论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帝国逢衰世大才写残梦 十年砍柴汤显祖心生“人生如梦,***如梦”之感是难免的,但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并没有破灭。毕竟,心学推崇“知行合一”,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明万历十九年(1591)九月,岭南和江右交界的大庾岭尚是草木葳蕤,秋意未浓。地处岭北的南安府(府城在今江西大余县)府衙后花园来了一位面容清癯的中年人,他在花园内盘桓了许久。此人是当时已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汤显祖,是年42岁。他因为在这一年闰三月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朝廷大佬,从正六品南京礼部主事,贬谪为徐闻典史。典史,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掌管一县的缉捕和牢房,而徐闻,远在南海之滨的雷州半岛,离汤显祖的故乡临川有千万里之遥。汤显祖从故乡临川出发,前往贬谪之所。他乘船溯赣江上行,在赣江两源之一的章水尽头大庾舍舟登岸。他的行途,重复着当年苏东坡贬官岭南所走的路。汤显祖之所以要到寂静无人的府衙后花园一游,是因为他读了一篇《杜丽娘暮色还魂》的话本小说,主人公杜丽娘是宋代南安太守杜宝的千金,据说因为在后花园私会情人,被父亲知晓后严谴,抑郁成疾,临死前将自己的容貌画成像藏在一个小匣子里。杜丽娘死后,其父将其埋葬在花园的一棵梅树下,夜深人静的时候,梅树常在风中发出索索声响,像一位少女在呼喊“还我魂来”。四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无法揣测汤显祖写作《牡丹亭》这部千古名剧的构想,是否在南安府衙后花园里萌生。但可以料想的是,身临其地的汤显祖,联系到自己半生的遭遇,一定心生梦幻之感。心学影响一生为文处世汤显祖接下来的行程可以佐证笔者没有妄猜。他离开南安府后,翻越小梅关,进入广东境内的南雄县,乘船到曲江,在曲江特意上岸停留,去拜谒曹溪之畔的南华寺。南华寺为禅宗六祖慧能的圆寂地,当时仍供奉着六祖的“真身像”。他在《南华寺二首》中感叹“深愧浮生是宰官”。当年六祖慧能在黄梅东山寺听五祖弘忍禅师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顿悟,遂得到五祖衣钵,南下传法。《金刚经》四句偈文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南华寺之游,加剧了汤显祖的人生幻灭感,甚至后悔自己误入***。可是,在科举制十分完善的明代,读书人不做官还能做什么?早年的汤显祖便以“制艺(写八股文)高手”而驰名江右。汤显祖的好运气,似乎在其早年已经透支了。嘉靖二十九年(1550)农历八月十四,离中秋节还有一天,汤显祖诞生在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东文昌里。其时他的祖父母、父母俱全,祖父汤懋昭精通《尚书》,贡生出身,父亲汤尚贤精通老庄之学,家境殷实且藏书甚多。汤显祖既生在斯文之族,更生长在文风鼎盛之乡。自宋代至明代,江西的文化在全国而言都是首屈一指的,据谭其骧考证,《明史·儒林传》共收录115人,其中江西籍35人,为全国之冠,而相邻的湖广省(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只有2人。汤显祖同时代的学者王士性在其人文地理名著《广志绎》言:“江右讲学之盛,其在于今,可谓家孔孟而人阳明矣。”而临川之文化昌明,又为江西全省诸县翘楚。汤显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祖孙仨统治了这个大帝国一共长达98年。这个时期的明帝国和清代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可相比拟,借用龚自珍的话,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明帝国已步入了“衰世”。所谓衰世,即“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而瓤子却朽坏了。整个帝国早已丧失开国初期蓬勃的生机,进入一种万马齐喑的停滞期,表面上光鲜,而四处潜流涌动,隐患多多。庙堂之上政治***,政斗残酷;而帝国各地则是贪官污吏横行,道德风气沦丧。尽管嘉靖帝常年隐居深宫炼丹修道,其孙子万历帝酷似乃祖,多年不上朝,并耗费巨大的财力进行了“三大征”,但总体说来,江南、江西等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士大夫过着优渥的日子。汤显祖在富足、文明的环境中长大,而且很早就显露才华,被乡人称颂为“神童”。他14岁进县学,成为一名生员(即俗称的秀才),21岁参加乡试,考得全省第八名举人。在他弱冠之前,可谓春风得意,顺风顺水。江西是提出“致良知”的大儒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而成就英名的地方,其学术自然在这块土地上不乏传人,且影响甚广。作为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传人罗汝芳是与临川同属抚州府的南城县人,且与汤显祖的父亲交好。在汤显祖13岁那年,罗汝芳回乡省亲,应汤父的邀请来到汤家的文会学堂讲学,汤显祖开始接触心学。嘉靖四十五年,罗汝芳因服丧回乡守制,17岁的汤显祖背负行囊,赶赴罗汝芳门下,系统地研****心学。罗师倡导“赤子之心”,认为“制欲非体仁”的主张,对程朱之学形成巨大的挑战,也深深地影响着汤显祖的人生观。倡导人性解放、遵从内心良知成了汤显祖一生为文、处世的基调,也可以说,是其终生仕途不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