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欣赏物理学之美.doc

格式:doc   大小:1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欣赏物理学之美.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4/2 文件大小:1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欣赏物理学之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宁波市鄞州中学陈前图一一提到物理学我们就会想到爱因斯坦的那张照片: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见图一)。好象做科学的人只知道研究,不懂得生活,其实这个认识是片面的,爱因斯坦不但在物理学上成就伟大,而且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很高,还能弹一手好钢琴,在美学上也有独到的认识。图二请看下面这幅照片(图二),这幅照片的名称叫dance。这是哈勃望远镜铺获到的一场宇宙中的精彩“舞会”,左边的“舞者”是较大的星系(ngc2207),“依偎”在旁的是较小的星系(ic2163),ngc2207的“吸引力”(强大的万有引力作用)使得ic2163“翩翩起舞”,它“掷”出的气体、恒星形成约十万光年长的“彩带”。这场“舞会”将在数十亿年后结束。最后两个星系将成为“一体”。这是形式美,它的本质也是美的,因为它们的作用遵守万有引力定律,我们还可以预见它们的未来是怎样的。再举一个例子,英国的卢瑟福用实验证明了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所构成,原子核居中,电子在外。但原子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最初认为原子的结构和太阳系相仿,原子核就好比太阳,而电子就像行星那样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原子核旋转。但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了矛盾:绕核运动的电子应该辐射出电磁波,因此它的能量要不断减少,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也会减小,于是电子将沿着螺旋线的轨道落入原子核,这样看来,原子应当是不稳定的,而实际上原子是稳定的。幸而不久迎来了量子力学,对电子这样的微观粒子的行为作了完全不同的描述。原来电子根本没有一定的位置,也没有一定的运动轨道。原子中的电子就好像云雾般迷漫在原子核外的空间,形成所谓“电子云”。电子到底在哪儿?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还是诗人说得好:“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你看,电子云的意境很朦胧飘逸的吧!确实物理学是很美丽的。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学规律的艰辛旅程中,总是伴随着对美的热烈追求。例如,哥白尼与托勒密地心说的决裂,就是有其执着追求美的因素,他深信完美的理论在数学上应该是“和谐和简单的”;托勒密为了解释天文观察的结果,引入了许多“均轮”、“本轮”,使得天文学既复杂又失恰;因此,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哥白尼苦心孤诣,研究了三十多年,终于建立了不朽的日心说;后来,开普勒深切感受到日心说的美,毅然抛弃了从他的老师第谷那儿接受的地心说观点,他说“我从灵魂的最深处证明它是真实的,我以难以想象的心情去欣赏它的美。”关于物理学家对美的感受,我们可以结合彩虹的例子来认识:物理学自①到②到③是实验唯象理论论理论构架③①②自表面向深层的发展。实验工作者利用三棱镜在实验室得到彩色光带,发现红光的偏折最小,紫光的偏折最大,而且各种单色光再通过一个三棱镜又能还原成白光,这项工作增加了实验工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美的认识,这是第一步①。进一步的唯象理论研究②使物理学家了解到这是由于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的不同,此种了解显示出了深一层的美。再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发现折射现象本身可从菲涅耳波动方程中推算出来,这就显示出了极深层的理论构架③的美。其实这是光的色散和还原现象,但是在文学家眼里,此种研究破坏了朦胧美,很煞风景;应该说这是理解的角度不同,在物理学家眼里,还世界以简单、真实、和谐,这是物理学对对美的追求,它是一种理性的美。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时也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对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