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doc

格式:doc   大小:6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doc

上传人:bjy0415 2019/4/3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删除),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要求。,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本次修订,对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建筑的要求,作了局部的调整。:1山区建筑场地应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边坡工程;边坡应避免深挖高填,坡高大且稳定性差的边坡应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2建筑基础与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其值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的高低确定,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震时地基基础破坏。,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方案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1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芯柱,或采用配筋砌体等。2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和纵向受力钢筋与箍筋的设置,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先于构件破坏。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4钢结构构件应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5多、高层的混凝土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板。当采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2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3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的不同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4所有计算机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以及楼梯间的非承重墙体,应采取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或锚固等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的措施。,应考虑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应主要应用于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1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2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2)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