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中暑的急救与处理.ppt

格式:ppt   大小:7,198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暑的急救与处理.ppt

上传人:1557281760 2019/4/3 文件大小:7.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暑的急救与处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暑的急救与处理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7-8-2 陶章定义中暑(heatillness):是指高温,高湿环境中发生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散热功能衰竭、水电解质丢失过量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损伤性疾病。 病因高温气候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温幅射作业环境(干热环境)和高温、高湿作业环境(湿热环境)也易中暑。凡可致机体热负荷增加或散热机能发生障碍的因素,均可诱发中暑。主要有:①产热增加;②热适应差;③散热障碍。病因及诱因高温环境作业温度>32℃、湿度>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发病机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体内氧化代谢过程产生的基础热量其次肌肉收缩产生热量也是一主要来源机体由于种种原因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有过量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在正常室内温度下(15-25°C)人体散热辐射60%(主要散热方式,取决身体表面与环境温度差)蒸发25%(湿度大蒸发少)对流12%(取决与空气流速)传导3%(水较空气传导强240倍)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仅依靠出汗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人体每蒸发1***,()热量体温调节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下,正常人的体温一般恒定在36-37oC左右,这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使体内热代谢保持在一个动态水平上,保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温恒定。热流由体中心到体表,主要通过循环血流,将深部组织的热量带至皮下组织经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经过皮肤血管的血流越多,散热就越多。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热蓄积,产生高热,引起组织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高温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1)中枢神经系统:高温对神经系统具抑制作用,初期使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反映不敏捷,肌肉工作能力低下,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差,待体温增高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失控,出现谵妄、狂躁,最后深度昏迷。(2)心血管系统;由于散热的需要,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重新分配,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此外,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易促发心律失常、心功能减弱或心力衰竭。这时心输出量降低,输送到皮肤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而影响散热。(3)呼吸系统:过度换气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且Pa02并不升高;肺血管内皮由于热损伤会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水、电解质代谢:出汗是高温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出汗量的最高生理限度约6L,汗中***~%,大量出汗常使人体失水和失钠。(5)泌尿系统:高温出汗多,心输出量降低,可使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液浓缩,出现蛋白尿及细胞管型尿,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CB11508-89),将中暑分为以下3级:重症中暑轻症中暑先兆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