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公共关系学.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共关系学.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4/4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共关系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蚈第一章   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螅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关系蒂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运用科学的传播媒介和沟通手段,同公众建立起来的相互了解和支持的依存关系。要点:膀1、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导作用。蒇2、 公众。客体,有组织公众、群体公众和个体公众。袅3、 传播媒介与沟通手段。袃4、 相互了解、信任和支持的依存关系。袂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或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叫公共关系实务。蒀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管理功能的科学。羅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它的特点有:芄1、 分内、外部公众。莀2、 公众的形成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艿3、 公众有轻重主次之分,分首要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肅4、 除了显公众外,还存在潜公众,会出现新公众。蚅5、 数量上和成员上都是变动的。肂公共关系的职能有:肈1、 传播组织形象。2、协调组织环境。3、参与组织决策。4、加强组织团结。5、增进组织效益。膅第二节   公共关系产生的历史条件肆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它产生的客观条件是:蕿1、 商品经济发展是经济基础。生产结构变动引起社会关系复杂化,社会化生产需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商品交换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肁2、 社会公众力量是社会基础。卖方转变为买方,企业需要争取公众的支持,工人运动显示大众的强大力量,经济危机从反面证明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重要性。芅3、 传播业为公共关系奠定科学基础。传播为它的发展提供科学手段,先进的传播使舆论更有力量,传播媒介确立了公共关系的地位。膂4、 现代管理理论为公共关系成熟奠定了理论基础。现代管理思想从“重物”到“重人”的转变,社会学、行为学为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宣传顾问事务所”是现代公共关系诞生的标志,它的核心是“说真话”。《原则真言》他的贡献是使公共关系正式成为一门职业。《舆论之凝结》,1952年的《公共关系学》为完整的科学体系,“投公众所好”是它的重要思想。薃当代西方公共关系发展的特点:羃1、 在各国广泛流行。薈2、 公共关系的职能不断扩大。莅3、 公共关系的部门日益增多。羄4、 成为新兴职业。蒁5、 公共关系学的教育开始普及。莇6、 公共关系活动趋于国际化。蒄第三节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兴起莅我国公共关系的优良传统膃1、 创造了公共关系范例。朱德军长的秋毫无犯。刘伯承二喝“结盟”酒。西安事变危机公共关系范例。莀2、 涌现了大批公共关系人才。毛泽东、周恩来的公共关系事迹。薄3、 丰富了公共关系理论。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实践经验和思想理论。蒂我国公共关系兴起的原因薁1、 经济需要合作。腿2、 政治民主化。蚄3、 社会和谐化。袃公共关系与拉关系等不正之风的区别:芃1、 前者坚持本组织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为原则,后者以私利或小团体利益为原则。羈2、 前者是组织同社会间的公开关系,后者是个人和组织中的个别人间的私人关系。羈3、 前者运用的是科学方法和沟通手段,后者用的是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见不得人的手段。芄4、 前者是门科学,起促进社会协调的功能,后者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起着危害经济建设与腐蚀风气的作用。螁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羁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构成肈1、 社会组织。特点是,(1)具有明显的主体性,(2)公共关系通过传播实现。蚅2、 公众。特征:同质性、广泛性、群体性、可变性。蒂                类型: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螀3、 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膈第二节   组织形象肅1、舆论是公众对某个共同关心的问题所持的意见和态度。特征是时效快现实性强、面广反应迅速、可塑性强。羀2、 组织形象是关于组织总体状态的舆论,是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反映了公众的情感和意向。特征有:客观性、反射性、多面性、相对性。薈3、 组织形象管理通过建立,维持和改变组织形象,以求得公众产生有利于组织的情感和意向的活动。芈第三节   公众心理与行为节公众心理的特征现代社会的人心理与传统相比具有明显的变异性、从众性和攀比性。蚂传播的心理机制:暗示(暗示有直接的、间接的、自我的、反暗示)、模仿和感染是公共关系活动得以实现的三大心理机制。芇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莈第一节   事实性原则蚃事实性原则是指公共关系人员在其工作中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尊重客观事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事自己的工作。肀1、 公共关系要以事实为依据。莀2、 实事求是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做到八个字: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蒇3、 依据事实调整组织政策和行为。改正错误,取信于民。肄第二节   互惠互利原则袂互惠互利原则 不仅仅为维护组织的利益也能平等互利维护公众的利益。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内容有目的互惠互利、计划互惠互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