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4/4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莇小昆山,“二陆”文化的最初源头羅蒀松江黄忠杰蝿腿晋朝文学家、书法家陆机、陆云的文化(简称“二陆”文化),从遥远的晋朝小昆山起步,走过了一千多年的漫长路程,一直连通着松江文化,乃至上海文化。沿“二陆”文化之路是古代小昆山人率先铸就了本地区的历史文化辉煌。在这条源远流长的文化走廊里,有一段厚重而精彩的路程,我称作为“二陆”文化之路。螄“二陆”文化之路,是一条远古时代的文化之路。历经一千多年,那时他们和众多的小昆山人一起,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开垦了这片热地,一齐书写了这里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他们最早从青少年时读书、生活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晋朝(280年)陆机、陆云回到小昆山,开始人生的艰难旅程,“屏居读书十载”。并以自己的方式和才华展示了他们的文韬武略,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而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薀从晋朝起,“二陆”文化千秋播扬,研究“二陆”文化遍布许多地方。这些文化研究成果,不仅分布范围广、种类多、内容丰富,有的甚至具有唯一性。“二陆”文化是一个多彩而深厚的文化课题。在松江文化史上,“二陆”文化贯通整个古代松江文化,历史渊源广远,文化传播,历史背景,以及延续和发展的脉络都很深远。它在松江文化史中独具风格。这在松江文化史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膀因此,小昆山“二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应借助于历史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借助于前人和时贤的佳作,以及考古研究成果等,着重展示“二陆”文化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化成果、重要事件及精神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二陆”文化爱好者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也能为研究“二陆”文化的学者们提供一些信息或线索,以致共同努力,为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出贡献。薆薂历史溯源蚀薀西晋陆机(261-303年),字士衡,文学家、书法家;陆云(262~303年),字士龙,文学家。吴郡人,青少年时读书、生活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出身望族。他的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父亲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芈晋朝(280年)陆机、陆云回到小昆山,开始人生的“屏居读书十载”。薅螀陆机主要成就:文学经典:《文赋》;书法名帖:《平复帖》。蚇螆陆机著诗、赋、杂文二百余篇,集十四卷。善行书、草书,惜为文名所掩。***墨迹有章草《平复帖》、行书《望想帖》。、莄螀陆云主要作品:《陆云集》12卷。肈蒈肃膃二、经典集萃葿袆(一)陆机的《平复帖》膆芃一、《平复帖》简介袀蚈《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作,用牙色纸本,因内有“恐难平复”的字样,故取名《平复帖》。作于晋武帝初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真迹,比王羲之的《兰亭序》还要早60多年。袅《平复帖》上有字9行,全帖只有85个字。《平复帖》纸高7寸5分,阔6寸,纸色邃古,有纹隐起,像琴上的断纹。字体在章草和今草之间,是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帖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题签,钤下双龙圆玺,前后钤“宣和”、“政和”印玺。莃《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冠以最崇高的地位,具有“故宫国宝第一号”、“现存第一祖贴”、“中华第一帖”、“墨皇”、等尊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芁肆二、《平复帖》的价值蚄《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珍稀性和独特性。它在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平复帖》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书体的演变,大约经过篆书、隶书、章草、楷书、今草(楷书与今草处并列地位)、行书几个阶段,《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两者过渡时期的典范之作。章草到今草的转变,曾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唯有陆机的这篇墨迹有幸流传至今,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见证。蒃莈螈(二)陆机《文赋》的思想内容蒃蒃归结为七论文学创作:蝿芅一论创作动机和目的(《文赋》的序言)蒅二论创作准备和基础薃三论构思和想象薁四论形式与内容芈五论创作乐趣葿六论风格和体裁肆七论创作技巧肄衿蒇膆“二陆”精神膁薁概括为四种精神:芆芆(一)陆机的人生之路与文学之路,完美地展现了他的人生精神和文学精神。薂  (二)陆机的人生道路和文学道路,体现了他的服膺儒术,著书立言的人格精神。聿(三)陆机是集抒情精神、艺术精神于一体的自觉审美的文学家。艿(四)陆机在文学、书法上的创新精神。莆羃四、千秋播扬螀晋朝时期:曾有学者将陆机比作美玉,有“玉出昆岗”之说,晋朝把陆机誉为“太康至尊”。肈蒆南朝时期:梁武帝时期《千字文》有记:“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莃膈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子之尊,为“二陆”亲撰文云:“远超枚马,高蹑王刘,百代文宗,一人而已。”螆此文句对陆机的《平复帖》极大地尊崇与褒扬。薆螄唐朝时期:诗人杜甫《醉歌行》中云:“陆机二十作《文赋》。羀衿宋朝时期:宋徽宗把“平复帖”收进宋堂内府,他曾亲自用泥金题写了瘦金书:“晋陆机平复帖”。蚆羁宋朝时期:宋朝宰相王安石,为“陆机”留下诗句:“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蚂薈宋代时期:文化大师苏东坡曾登临读书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