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上博竹书《子羔》琐记.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博竹书《子羔》琐记.doc

上传人:lu6966 2015/10/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博竹书《子羔》琐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文学论文-上博竹书《子羔》琐记
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①与读者见面了。看着放大后的竹简照片,在赞叹楚文字精妙之余,也向竹简的整理者表示由衷谢意。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也就没有我们阅读的欢乐。今仅就《子羔》篇中的一些字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还请专家指正。

《子羔》第二简“孔子曰:钤也,舜来于童土之田”。我们要讨论“钤”和“来”二字。
先看释为“钤”的字。简文作:
A
此字应当分析为从“金”,“匀”声,释为“钧”。“匀”旁的写法与包山楚简129、130“匀”字的写法同(《战国文字编》②619页),与楚文字中的“今”或“今”旁形体有别(《战国文字编》331页“今”、977页“酓”)。因此,A应释为“钧”。
原书186页考释如下:
“钤”,子羔之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高柴,字子羔。”子羔,也称子高、子皋、季皋,春秋末年卫国人。“钤”字与今本文献对应者,只能是子羔之名;在简文内容中,与孔子对话者也仅有子羔一人。“钤”从金,今得声,古从今声字有不少音变,此字音读当与“柴”音相近,疑读若“岑”。……“钤”与“柴”为从纽双声,音近假借。
按:作者认为是子羔之名,这是正确的。“钧”似应读为“柴”。典籍中“徇”、“迅”二字相通,如:《史记·五帝本纪》:“幼而徇齐。”《集解》“恂,疾也。”《索隐》:“裴氏注未见所出,或当读徇为迅。”③“讯”、“訾”二字相通。如:《礼记·学记》:“多其讯。”郑注:“讯或为訾。”④“徇”字声符“旬”从“匀”声;“訾”、“柴”均从“此”声。因此,“钧”可读为“柴”,是子羔之名。
再看释为“来”的字。简文作:
B
此字原书隶作从“来”从“田”,读为“来”。按:《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1》⑤“啬”字作:
C
B、C形体完全相同,B也应释为“啬”。
“啬”在简文中当读为“穑”。《说文》:“穑,谷可收曰穑。”“穑”在简文中用为动词,耕种。《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孔传:“穑,耕稼也。”《盐铁论·错弊》:“古之仕者不穑,田者不渔。”简文“舜啬(穑)于童土之田”,意为舜在荒芜的土地上耕种。

《子羔》第八简“古(故)夫舜之德其城(诚)贤矣,[上爪下禾](以下作D)(播)者(诸)畎亩之中,而吏(使)君天下而称。”我们要讨论的是“ D ”字。
此字隶作“ D ”是正确的。但认为“‘ D ’即‘番’字所从的声符‘采’,通假作‘播’或‘布’”(192页),则是错误的。《说文》:“ D ,禾成秀也,人所以收。从爪、禾。穗, D 或从禾惠声。”白于蓝先生认为“D 字上古确实兼具秀字的读音,应同时代表 D (穗)、秀这两个同义词”。⑥“ D ”字多次见于郭店楚墓竹简中,如:《唐虞之道》8:“咸 D (由)此也。”《忠信之道》6:“君子弗(由)也。”“D ”均读为“由”。因此,《子羔》简文中的“ D ”也应读为“由”。《尔雅·释诂上》:“由,自也。”郭璞注:“自,犹从也。”简文“由诸畎亩之中”,意为从田亩之中。与《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田亩之中”义近。

《子羔》第十简:“契之母,又(有)[乚西] (乃、娀)是(氏)之女。”
原书195页考释:“又[乚西] 是,读为‘有娀氏’。”非常正确。我们在这里补充一个通假的例证。《说文》:“[乚西] ,惊声也。从乃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