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安徽池州.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徽池州.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4/5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徽池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蒄安徽池州螃编辑膃安徽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东接铜陵,南邻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市毗邻。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省级池州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池州是皖江经济带和“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螈目录袈1地理位置膄2概况薁3自然环境袁4气候条件羈5人文历史薅6综述节1地理位置薀地处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池州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是皖南山区的组成部分。区间层峦叠嶂,绿阴覆盖,是森林及野生动物宝库。中部为岗冲相间的丘陵区,是粮、茶、林、桑、麻重要产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地势低平,河湖交错,为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呈多样化形态,地表物产丰富多样。肈东南是黄山山脉与九华山山脉结合地带,北西濒临长江。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下降,从中山、低山过渡到低山、丘陵,最后到岗地、平原。地貌类型比较复杂,根据地貌组合特征,自东南至西北可分为三个地貌区,且都是北东方向延伸,尤以九华山----牯牛降中山、低山、山间盆地和青阳木镇----东流沿江岗地、平原区,都呈狭长状态,中部青阳县----东至县低山、丘岭、山间盆地面积较大。羅2概况螀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池州,历史上区划变动频繁,建国后“两撤三建”,2000年6月撤地设市。莈3自然环境肈池州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根据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的差异,可分别归属于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即东至县南部为江南台隆;贵池区和青阳县以北为下扬子台坳;本市的中部为皖南浙台坳。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形成一系列褶皱与断裂,本市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市内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导致一系列基底断裂发生,频繁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以构造岩浆岩带为主干的成岩成矿系列。肂4气候条件蒂池州地处东经116°38'--118°05',北纬29°33'--30°51';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C,年均降水量1400--2200mm,年均日照率45%,年均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5人文历史膈池州是个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蒃早在约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辛勤耕作。1977年和1983年先后在贵池灌口乡古石城旧址和里山乡红旗村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有兵器、钱范、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这些青铜器玲珑别致,铸造精美,具有长江流域的独特风格,说明当时这里的人民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羀秦汉时期,这里的冶铁、造船、铸造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古石城是当时江南经济较为繁荣的城镇之一,同时也是水陆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是历代屯兵之地。膀永泰元年(765),唐王朝为了政治、军事的需要,复置池州,移治于今池州城,以便“扼控大江”。开成、会昌年间(836--841),池州刺史在城东南湖中筑翠微堤,开始了城内的建设。明正统十年(1440),知府何绍正费银33000两,修筑府城(旧府址在元伯颜下江南时毁于兵火)。新城将近10里,开有6门,其中九华门楼3层,高6级,宏伟壮观。后来知府陆岗、钱槚相继建造百牙塔、清溪塔。双塔凌云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