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家访调查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访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4/5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访调查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访调查报告一、家访对象开学以来,我们积极响应省、市、县关于“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号召,将课堂教学与家访活动统筹安排,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获通过调课轮流家访,或通过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将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品德、行为****惯等表现情况。活动中共访问学生30余名。从这几类学生的家长、监护人的访谈中,我大致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孩子在家的不同表现,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二、家访结果分析从访问的三十余名学生来看,类型齐全,涵盖了当前学校的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1、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顽皮,学****不够用心,生活无规律,心里欠健康; 2、留守家庭孩子,孤僻、贪玩,爱看电视,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说谎、大手大脚花钱; 3、特困家庭的孩子,大多比较懂事,能体贴父母,会做家务,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心里负担比较重; 4、父母在家管理的孩子,个性良好,活跃开朗,但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三、家访问题演绎 1、溺爱放纵,教育难。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多数家长长期在外,一年或几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给孩子100%的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有时甚至变了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对孩子有一种负疚和补偿的心理。而临时监护人大多数是祖辈,无论从年龄、经历、教育方法、心理因素也大多对孩子溺爱有加,以“不哭、不饿”为准则,生怕留守孩子出点差池难以向其父母交代,这样就使一些孩子的成绩下滑、品德出现偏差,产生消极情绪,行为懒散。但当孩子在校时,学校相对于家来说,有规、有矩、有张、有驰、有度,与家庭的溺爱发生强烈的碰撞,以致老师教育难。 2、隔代教育,落实难。留守孩子一般是由爷爷奶奶或外祖父外祖母临时监护,这些人群中真正懂得现代教育方法的少之又少,只关心孩子的吃穿,对其品行都很少去关注,而孩子也认为自己是父母生的、房子是父母盖的,钱是父母给的,很难认同爷爷奶奶,而这样的隔代管教、监护工作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极端溺爱,一是极端粗暴,结果是要么留守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难沟通;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成长为一些“小霸王”,学校难于教育,经常出现班主任为个别学生耗去大量时间,效果却不好。 3、管理脱节,磨合难。“留守学生”在校受学校的约束,但节假日回到家里,受各方面的影响,教育效果难以保持,出现典型的“二大于五”的现象。五天的教育远远抵不住了两天的社会影响。上网玩通宵、三五成群玩赌博游戏,甚至结伙偷窃的现象时有发生。 4、督促不够,养成难。“留守学生”本来需要家校联合教育,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要经常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家校合作管理才行。然而现在的监护人大多年迈体弱,尤其农村交通、通信都不是很方便,有时急需得到监护人的支持、配合,学校去联系不上,即使联系上了,又因交通无法及时赶到学校,少数学生简直是把老师当把戏玩,根本不把老师刻苦婆心的教育当回事。 5、经济困难,生活难。。一些家庭父母残疾,不能外出打工,或者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特别困难,基本生活保障都难维持。四、针对现状的对策研究 1、建立家访常态机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施关爱留守学生责任帮扶制度,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学生大多品德行为偏激和心理有障碍,对此学校应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设立“倾诉信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