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广州城北白云山马头岗.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广州城北白云山马头岗.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4/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广州城北白云山马头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州城北白云山马头岗之阳,曾经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公墓——新一军公墓。如今,公墓虽被分割蚕食、几近湮灭,但残存的纪念塔,却依然挺立在广园东路旁。那4支擎天巨柱,仿佛在昭告人们:这里埋藏着两万多远征印缅的抗日阵亡将士忠魂! 孙立人三临高空亲选墓地在孙立人的带领下,新一军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仗打到哪儿,公墓就修建到哪儿。1945年9月16日上午11点,广州受降典礼甫一结束,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与新38师李鸿师长等并肩走出会场,沿着广州中山纪念堂前临时铺设的草榻地毯边走边交谈。孙军长指示李鸿等,立即着手筹备建筑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以招忠魂,以供安息。孙立人坐言起行,郑重其事地沿用印缅战场上高空侦察的方法,三次乘坐军用飞机,盘旋于广州上空,亲自为公墓选址。孙立人是这样解释自己的选址理由和经过的:“广州为革命策源地,国民革命之先烈墓园多在于是,爰议卜选佳城,以为异域成仁诸烈士归骨之所,其已安葬于缅北密支那、八莫、南坎等地中国公墓者,亦各遵其遗嘱,捡其骨灰,移葬于此,初以择地不易,立人三作空中勘察”。公墓地址“前带沙河,后依云山,东北为第一师阵亡将士墓园,十九路军沪战殉国官兵公墓在其南,其西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及朱执信廖仲恺诸先生之兆在焉。诸烈士得以与革命先烈比冢长眠,忠骨名由,而垂不朽矣。”从孙立人所言可知,将军对公墓墓址的选择是很讲究的。首先从所在城市的历史意义上看-“广州为革命策源地,国民革命之先烈墓园多在于是(这里)。”其次从地理位置来看——公墓地址“前带沙河,后依云山,东北为第一师阵亡将士墓园,十九路军沪战殉国官兵公墓在其南,其西则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及朱执信廖仲恺诸先生之兆在焉。”再次是从归葬此地的意义上看-阵亡将士“得以与革命先烈比冢长眠,忠骨名由,而垂不朽矣。”墓址选定之后,孙立人亲自为新一军公墓题写《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碑碑记》。笔者从如山的故纸堆里,找到了这份从未发表过的珍贵的《碑记》手迹。《碑记》语势磅礴,如长河瀑布一气呵成;谴词造句,工整流畅生动,全面而扼要地记载了新一军远征印缅抗日杀倭的战斗历程和辉煌战果,以及公墓建造的简单经过。通篇洋溢着战斗***和对阵亡将士深切怀念之意,是浓缩了的新一军远征抗战史,是罕见的悼词佳作,读之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比如,文内形容新一军入缅作战的气势是“旌旗所指,剑气浮空”;概括驻扎印度训练的情形为:“练师旅,整车骑****湖沼戎机,教森林战术,扬我国威,严我军律,使异邦之民,鼓舞腾欢。”形容反攻北缅时部队的勇猛和战争的激烈、残酷则有“诸将士茹苦含辛,抵锐攻坚”,“势如雷电,山岳崩颓,血染荒郊,江河变色”等句。讲到建造公墓事,则满怀深情地写道:“余忝军长,于奏凯归来,招魂追旆,同返中原,永享春秋长安窀穸。”身为一军之长,孙立人真的做到“一个都不落”-生的死的全军带回“同返中原”!其情之切,其意之诚,能不感天地,泣鬼神? 过元熙负责公墓的总体设计新一军公墓的设计意念出自孙立人。毕业于美国普度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孙立人,曾经亲自为部队设计过营房、营区和军官住宅,自己亲手设计新一军公墓当是没有问题。只是当时正在接收广州,军务繁忙,日理万机,实在是分身无术。于是,便委托清华校友过元熙建筑师,负责公墓的总体设计。过元熙,1930年清华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娶一美国女子为妻。回广州开设建筑师事务所。建造公墓的技术工